伴随着《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落地,物联网发展脉络正逐步清晰明朗,继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浪潮之后,物联网这一朝阳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深刻影响着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进程,为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与通信变得不再是障碍的时候,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将成为时代主题,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产业带动各产业升级转型,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物联网的热度体现了产业高度,中间蕴藏的巨大商机将在物联网热潮中逐渐沉淀,回归其本位价值,如何正确认识物联网、发展物联网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重要命题。
由于物联网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全球物联网应用还多以RFID、传感器、M2M 等应用项目体现,大部分是试验性或者小规模部署阶段,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覆盖国家或区域性大规模应用较少。RFID、传感器、M2M、位置定位等前端感知手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物联网的当前特征,但物联网就是RFID、物联网就是M2M等说法一定程度上仅能代表当前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状态,属于本末倒置的阐释。
如何解读物联网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于2011年5月正式发布了《物联网白皮书》,其中对物联网给出了定义: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从网络架构上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以RFID、传感器、执行器、二维码、智能装置等为主要设备表现形式,以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位置感知等为主要技术表现形式,理解物联网的前提是理清感知层的内涵。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体系中包含传感、识别、图像获取、控制和执行四个单元,作为重要的感知手段,视频图像采集及处理将在物联网价值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当前对物联网各种解读中,视频监控的核心地位并未能充分体现,而真正对网络层、应用层构成压力的海量数据实际来源于视频类信息。从高新兴的实践来看,物联网不是一个静态、离线、非实时的局部感知,而是对物的动态、连续、实时、在线的全面智能化感知,这也必然决定了视频监控在物联网中不能孤立存在、自成体系,而是与其他感知手段融合,进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及科学决策的目的。
高新兴提出的“视频物联网”概念,实际上是强调视频监控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物联网应用中的核心价值,拓展了传感器及智能装置的内涵与外延,强化了感知层的融合能力与智能采集能力、网络层的自适应性与兼容性、平台层的共性化和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应用层的定制化和智能处理能力。通过将各种传感器、RFID识别模块、各类智能设备、视音频采集等接入至具备各种网络传输功能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并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智能挖掘,实现全面深入的感知,达到可监、可控、可管、可用的目的。
人们感知世界的最好手段是视觉和听觉,其次是触觉、味觉、嗅觉,但单纯只有其中某一种都会造成重大缺失,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主要体现为“视频监控智能化,数据监控可视化”,即多种感知手段互为融合、互为补充,真正发挥物联网潜在价值。当前,视频监控正从“看得见”向“想看清”演进;物联网时代,视频监控将从“看得清”到“不想看”转变,即系统将智能化分析和处理各种海量的数据,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以各种表现形式(视频、虚拟组态、GIS、图表等)主动呈现出来,这一智能化过程离不开视频监控与数据监控的融合。
现阶段,依赖视频识别技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来实现监控智能化还面临诸多挑战。将报警、门禁、设备运行状态、环境、身份识别等数据关联并叠加在视频监控数据上,通过底端智能判断和预处理,进而提升平台及应用层的信息处理能力,并快速定位异常事件,主动呈报给相关人员,是切实可行的智能化管理手段。
高新兴定义的视频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特点为终端智能化、传输管道化、平台云化、应用定制化,并于业内唯一提出“融合监控”理念,秉承电信级系统设计思路,通过在终端层面、网络层面、平台层面、应用层面、交互层面做深度技术和业务融合,采用跨区域、大集中、分层级的架构体系,重点打造面向平安城市、无线城市、智慧金融、智能交通、数字校园、智能水利、企业智能园区、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
物联网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应用上,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将是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重点,也是打通工业化和信息化“任督二脉”的利器,将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民生等发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