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物联网的产值将会成倍增长,其发展速度是互联网的 3至5倍,所涉及到产业链非常广,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转型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日前在杭州举行的中国首届物联网实际应用高层论坛上,物联中国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陈骥表示。专家建议,地方和企业在发展物联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定位,避免出现一窝蜂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内容之一的物联网,是对互联网和通信网的网络延伸与应用拓展,目前已经逐渐显现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主任刘献军在会上表示,201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933亿元,主要集中应用在安防、电力、交通等行业,预计未来10年,我国物联网应用规模将是一个上万亿级别的高科技市场,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国防、军事等领域广泛应用。
“物联网推进的难点之一,在于我国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创新技术方面,比如是否达到环保节能标准等,这都需要从国外引进,也使得整体运营成本会很高。”陈骥表示。
在杭州市经信委高新技术产业处处长王明兴看来,物联网这个领域,政府主管部门下一步重点关注要集中在自主创新方面,尤其是要扶持民营企业。据了解,近 10年来,杭州市已经投入了十多亿的财政资金,用于扶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支持包括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
论坛上,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物联网的发展,与城市化建设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智慧之城"的构想,就包括卫生、交通、安防等各个方面,这其中会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话,在建设过程中就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陈骥指出,在企业和产业层面上,如果没有政府加以引导,也会形成无序竞争。比如现在的监控安防领域,不是说装个摄像头就是物联网,真正的物联网与安防的结合,是不能依靠人去操控的,而是靠控制系统、传输系统、数据分析以及自动响应系统,但企业往往会陷入误区,忙着扩大生产,进而出现产能过剩引发恶性竞争。
王明兴也表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尤其要避免重复建设。从杭州物联网的发展情况看,应用企业占了绝大部分,但很多企业开发的内容却都是重复的,而政府选择的标准,则是要看企业是否在某个领域有创新,是否能够提供比别的企业更好、更有效的应用方案。“只要是新的应用模式,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政府也会给予一些必要的支持。”
专家建议应加强自主创新避免陷入“过剩”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