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小鼠标掌控大油田
过去至少需要3000人,现在400人就能把陆梁油田管理得井然有序
继在国内率先建成数字油田后,新疆油田公司今年又全面启动智能化油田建设。
只要点击鼠标,就能了解所有油井作业情况,只要输入数据,就能查阅几十年的油田信息。通过信息化建设,新疆油田公司不仅实现了数字化管理,而且朝着智能化油田的方向迈进。
6月9日,在位于准噶尔盆地通古特沙漠腹部的陆梁油田作业区远程自动化监控中心,只见远程自动化监控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不仅随时采集传输回各种生产数据,而且重要的是还能第一时间发现故障。
“通过数字化油田系统,即使相隔240多公里,靠着几台计算机就能把油田现场的各种情况掌控得一清二楚。现在假如管线一破,可能第一分钟之内,现场的采油工就已经接到电话了。”陆梁油田作业区自动化中控室主任李红伟说。
陆梁油田年产原油200万吨以上,占新疆油田总产量的1/5,过去这样的油田至少需要3000人,而现在,400人就能把油田管理得井然有序。
新疆油田公司2010年油气勘探储量是2009年的近3倍,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数字成果在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全面应用,为提高油田科研生产效率发挥了作用。
今年5月17日,新疆油田公司召开智能新疆油田建设启动会,迈出了全面建设智能油田的步法。智能油田就是在数字油田的基础上,借助业务模型和专家系统,全面感知油田动态,自动操控油田活动,预测油田变化趋势,持续优化油田管理,虚拟专家辅助油田决策,用计算机系统智能地管理油田,实现油田生产和信息的高度融合。智能油田体现出以下典型特征:远程诊断,自动处理;即时预警,预测趋势;模拟分析,优化生产;虚拟专家,辅助决策;实时感知,全面联系。
2010年4月,新疆油田确定IBM公司为合作伙伴,8月完成了蓝图规划设计,今年4月通过专家论证,2011年将开展11个项目工作。智能新疆油田建设工程计划10年内使相关信息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大庆油田:数字化生产安全省力
已建成26个无线网基础塔架、28套无线网络设备
6月10日9时34分,步入大庆采油二厂作业大队调度室视频生产指挥中心,便看到电视墙上的每个屏幕里都在播放着作业工工作的情形,画面连续而清晰。身旁的调度告诉记者,这是通过无线网状网实时传回来的图像,是实实在在的现场直播,这些作业队最近的也在几公里之外工作。
2007年,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在全国石油系统率先建成覆盖全厂的无线网状网,基本实现了业务处理数字化、生产指挥网络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经营决策科学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采油二厂还研发出抽油机井示功图智能诊断系统,在厂、作业区两级推广应用,作为生产必需的辅助管理工具,每月全部由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批量化诊断,诊断最终结果可上网共享查询,统一了分析标准,提高了诊断分析效率与诊断符合率。
油田数字化综合业务系统软件平台系统是在充分利用采油二厂现有油田开发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将系统实时采集的生产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集视频显示、数据采集、过程控制、综合分析、快速查询功能为一体的管理平台。
“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则为生产施工装上了“护身符”,让生产更加规范。
在油井、计量间、中转站、联合站等重要生产岗位上,通过安装自动化数据采集装置,利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IP网络实现数据远传,同时与采油厂计算机网络连接,实现生产设备远程测控。
目前,这个厂已建成26个无线网基础塔架、28套无线网络设备,在10米高度以下无阻挡情况下,网络信号对全厂182.85平方公里、1万多口油水井的覆盖率高达95%以上。
吉林油田:地震解释可视化
47个三维地震解释工区数据开始上线试运行
记者从5月31日吉林油田公司召开的“数字吉林油田工程启动会”上获悉,这个公司三维地震资料及解释成果网络可视化系统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地震解释平面、剖面图的高速在线显示。
按照“建设数字油田”的总体部署,吉林油田公司围绕实现地震解释数据网上在线查询、浏览和下载等功能,积极展开技术攻关,通过引进、融合国际最新IT技术,历时两年多时间,终于建成了这套网络可视化系统。目前,已初步加载了吉林探区47个三维地震解释工区数据,开始上线试运行(原始工区61个)。
目前,吉林油田数据中心正在进行历史数据整理和新解释数据正常化管理方面攻关,并且已经实现80%以上功能,预计年底能够实现地震解释数据的全部入库和新产生解释数据在线技术验收、正常化加载管理的全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