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表明,即使在近几年报警服务高速发展阶段,国内专业从事报警服务的运营主体,年收入在千万元的,规模已算不小了,年收入上亿元,应该是鲜有其类。我们应该正视这个尚在发展中的行业,以国情为基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报警服务模式,才能确保国内的报警服务业的长效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我国报警服务业的范本?报警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为此答案,孜孜不倦探求二十余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模式不仅进入我国的市场,国内早期的一些运营主体也照搬过,以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完全的“舶来模式”不一定符合我国现有国情。有数据表明,即使在近几年报警服务高速发展阶段,国内专业从事报警服务的运营主体,年收入在千万元的,规模已算不小了,年收入上亿元,应该是鲜有其类。所以,我们应该正视这个尚在发展中的行业,以国情为基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报警服务模式,才能确保国内的报警服务业的长效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以下就报警服务,以及报警服务运营主体的建设,谈一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运营主体自身建设专业化
运营主体自身建设的专业化,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报警服务模式的基础。在有关报警服务业的国家标准没有出台之前,各运营主体要对自身建设的专业化常抓不懈。从宏观角度看,报警服务的“服务”特性十分明显,为保证其连贯性和有效性,运营主体须有专业的长效机制与之配套;从微观角度看,报警服务的运营主体与消费主体之间必然存在时时刻刻的关联,为保证服务的到位和新服务的提供,运营主体须有专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与之配套。
从报警服务的运营主体和消费主体之间的进化关系来看,在现阶段又有新的变化。2003年左右是两者关系的分水岭,2003年以前,报警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是由运营主体主导,运营主体又受产品提供的制约,消费主体只是在被动的使用,选择的余地不大,新服务的开发比较困难;2003年以后的报警服务,运营主体和消费主体处于对等状态,双方在报警服务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较强的选择和开发。所以,运营主体能否在市场变化中重新定位自己,亦或说运营主体在时代变革中,能否适应角色和市场的变化,除去意识形态方面,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专业化建设方面还有另外一项工作,就是技术应用。技术应用在公司内部有两层含义,一是现有成熟技术的应用,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研发。在成熟技术方面,将现有产品组合出多种功能的服务项目满足消费主体的需求;在技术改进和研发方面,与安防产品软硬件开发商结成战略合作,将先进的技术及时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有显著效果的是固定目标联网报警软硬件产品和GPS车载报警系列软硬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