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州数码成都举行的一次数字城市论坛上,IBM、思科、惠普等多家全球IT巨头的大中华区负责人齐聚成都,共同探讨IT行业在数字城市大潮中的市场机遇。数字城市的构建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同时,由于产业链过长,涉及到硬件、软件、集成厂商,最终获益的将是具备整合能力的优势厂商。
打破行业壁垒
在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看来,数字城市建设就是成立一个数据交换平台,这样就可以把社保、医保、公共交通服务、小额支付、商业应用等的体系集中在一张卡上。
而当前的现实却是,市民手中的各种卡分别属于不同的纵向系统,比如社保局、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等不同的部门都有着自己的系统,且各行其是,相互之间没有信息共享。要将这些分属不同领域的信息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不仅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更需要IT厂商具备强大的集成能力。
以镇江发行的市民卡为例,通过整合全社会资源,以社保、卫生、教育、社区、公交为重点,打通行业壁垒,构建集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商业服务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市民卡应用体系。对于这张市民卡,各种应用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交通上实现长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社保上实现全国的互联互通,医保上实现异地就医,金融上实现异地消费。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十二五”期末中国城市人口将突破7亿,城市化率将突破50%,在城市化快速进行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人口集中等问题,急需通过信息化的融合来加以应对。比如,在新加坡,就通过智慧交通的建设,交通主管部门能提前40分钟预测交通流量,为城市交通改善创造条件。
在这场巨大的市场机遇前,IT巨头早有准备。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钱大群透露,IBM平均每年的研发资金大概是60亿美金,现在几乎一半的研发费用投向智慧地球、城市信息化方面的研究。
基础建设后的大金矿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城市的本质是城市信息化,它涵盖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包括产业信息化、网络资源和服务管理等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化与城市化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而随着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带来的信息化新浪潮,以及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业界人士将数字城市的投资比喻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后的另外一个大金矿。“钢筋水泥建造的城市大楼、公路,需要在新技术条件下实现融合,这不仅是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是为了市民生活更加便利。”
运用信息技术,一个城市可以实现更好地向市民、企业和城市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信息化与城市化相结合,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字城市”市场,中国城市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
数字城市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数字城市的通信与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交换体系、数字城市的应用。而数字城市的应用,又主要体现在市民和企业服务以及城市管理三方面。
海康威视(002415)日前公告称,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与重庆市政府签署了社会公共视频信息管理系统总承包框架协议,总投资金额约50亿元。
国联证券研究员韩星南预计,重庆城市人口约为1500万,按不低于50万个监控点折算,一个监控点需要1万元,而如果考虑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建设的“平安城市”,整个市场空间将非常巨大。
早在2005年,公安部就对全国城市报警系统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进行了部署,整个试点工程直接投资100亿元,2010年后进入整体推进阶段,直接投资近1000亿元。据公安部科技局预测,一个中型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投入将达几百亿,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所占比例接近30%,目前我国有2300多个中型城市,随着“平安城市”建设逐步向县、镇深入,市场空间广阔。
目前,国内从事安防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海康威视、大立科技(002214)、大华股份(002236)等。
行业研究员认为,“平安城市”、“数字城市”都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加快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由于产业链过长,涉及到硬件、软件、集成厂商,最终获益的将是具备整合能力的优势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