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识网】校园安全事件、山西矿难、火车相撞……今年5月,对公共安全管理而言是个“多事之秋”。如何解决公共安全管理难题再度成为社会焦点。5月22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挂牌成立提出破解这一难题的思路。
应急管理学院的成立表明公共安全管理走向专业化。对此,网友一反积极灌水拍砖的常态,保持沉默,静观后效。紧接着,5月28日《人民政协报》刊发《民盟天津市委建议重视公众参与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一文。后者注重公共安全管理的公众化。
5月22日上午,国内首家“实体”意义上的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为特色的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正式成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闪淳昌出任名誉院长,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介新任院长。
“尽管学院才挂牌成立,但目前我们已接到不少考生和家长的来电。他们主要是为了咨询招生、学科设置、就业前景等问题。”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办公室一高姓老师介绍,该学院的成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引起业内人士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在社会上也产生“轰动效应”。
这位老师介绍,目前该学院设有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其中,于2005年创办的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是全国第一个应急管理类本科专业。2002年开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应急管理方法与安全社区建设方面特色明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带来的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加之生产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频发,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与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该学院名誉院长闪淳昌表示,该学院的成立担负起了为社会培养高级应急管理人才、推动中国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教育、研究事业进步的历史使命。
应急管理趋向专业化
“非典”、汶川地震、三聚氰胺奶粉、屡见报端的矿难以及近期频发的校园惨案——天灾人祸,一次又一次地刺痛着公共安全这根弦。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校园安全等问题受到上至国家,下至每个公民的普遍关注。在惨痛的教训的背后,是公共安全意识的全民觉醒。
“以前,国家在处理公共安全事件时十分谨慎,怕引起社会恐慌,总有些遮遮掩掩。”河南理工大应急管理学院高老师介绍,在抗击2003年“非典”的过程中,国家首次正面公共安全问题。事实也证明,应对公共安全问题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不但没引起大的社会恐慌,反而出现全民抗击“非典”的情景。成功抗击“非典”过程中积累的应急管理经验,在国家应对“禽流感”、汶川地震、三聚氰胺奶粉等公共安全问题中发挥了更大的积极作用。
“‘非典'时国家第一次正面应对公共安全问题,汶川地震后国家成立了专业救援队。”一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在应急管理工作上的有了一些进步,但在体制、机制、法制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河南理工大应急管理学院名誉院长闪淳昌曾主持起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设计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他表示,当前中国各级政府正逐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亟需数以千计的应急管理人才,作为全国建立最早的应急管理学院将不辱使命,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中国应急管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
深感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还有暨南大学校长胡军。该校于2009年4月设立了全国高校首个应急管理学院。与河南理工大应急管理学院不同的是,它并非“实体”意义上的,而是挂靠在管理学院。
“仅广东省,专业人才需求量就有3万左右。”胡军表示,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庞大的社会需求,目前各地市政府部门都非常缺乏应急管理专门人才,各企事业单位也有大量的人才缺口,社会需求非常旺盛。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政府应急管理官员,培养应急管理人才, 同时力争参与决策,成为政府“智囊”。
这意味着今后有越来越多“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从事公共安全领域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将走向专业化之路。
公共安全重视公众参与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之成立自然也希望能够与闻天下的,从我看到的学院成立仪式的安排上,也在努力往这个方向努力,最终做到多少其实不重要,重要的依然是随后工作会继续开展,而不是一个典礼之后的曲终人散。”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之际,一位从事应急管理研究的学者曾在应急管理研究网上撰文《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之成立》。在文章中,该学者除了对该学院的成立表达祝贺外,还表露出些许的“隐忧”。
一方面,坐落于焦作的河南理工大学名气不大,成立应急管理管理学院希望“与闻天下”;另一方面,该学院的成立被官方以及社会各方寄予厚望,贡献承载着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重任。学院也立下“推动应急管理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成公共安全管理专业保持全国领先,力争与世界水平同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形成明显特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在学术领域和社会实践领域具有标志性贡献的应急管理教育与研究基地”的办学思路。
“负重”如此之大,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能否不辱使命?该学院的高调成立是不是一场增大学校知名度的“走秀”,以“典礼之后的曲终人散”收场?在这些忧虑的背后,人们更多的是在思考中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究竟将走向何处。
对这个问题,民盟天津市委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民盟天津市委表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的承载能力经受着严重考验,公众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可以弥补政府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不足。为此,民盟天津市委建议要从组织形式、参与程序上重视公众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