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识网】食品安全工作涉及的部门有很多,包括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和药监等,以及食品生产和经营者,铁道、民航、交通等运输部门,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中心和动植物检疫机构等。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安防技术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应用相对有限,但随着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日益加强,安防技术在此行业的应用会逐渐增加。
视频监控是主流
天地伟业邓晔就认为,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逐步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利用视频监控的高科技手段加强管理,并纳入到生产品质管理体系中。而随着检查抽查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的视频监控也会纳入到当地质检部门的管理职责内容中,本地实时监管和网络远程巡查将成为今后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电子标签技术应用增长
在食品、药品行业真正能实现大面积推广的是RFID技术,即厂家通过RFID标签,知道产品经过哪些流程,最终进入哪个商场销售。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外也只是部分推广和基础应用阶段。相信随着RFID技术的成熟及成本的控制,RFID技术在食品信息追溯方面会继续增长。
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药品监管上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目前RFID的核心技术储备不足、标准制定起步较晚、价格偏高,以及食品、药品监管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控制工程。为此,我国需要从RFID技术的可行性、经济可承受性和国际市场准入性出发,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达实智能黄志勇认为,就产品身份识别,目前主要停留在传统条码技术上,国内大规模采用RFID技术还停留在理论验证中,配合应用于生产管理体制流程及实际应用,最少还需三到五年的时间。
与同样能对产品实施全程跟踪的RFID等技术相比,电子监管方法已经是最为经济和相对容易实现的技术,可谓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设计。电子监管码和RFID面向的客户群完全不一样,电子监管码的范围更广,因为它的成本较RFID低得多,一个电子监管码的成本仅为5厘钱。而高频RFID产品成本一般为2-3元,并且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刚刚起步,大部分芯片和天线都得从国外进口,所以短期内价格也很难降到一元以下。因此,尽管RFID的安全性比电子监管码高,但由于成本的因素,在我国让大部分产品采用RFID标签短期内也是无法实现的。按照我国质检总局的蓝图,将建立覆盖全国所有产品的“一件一码”式电子监管网络和全世界最大的从生产到消费全程动态监控的数据平台。
其他新技术的不断介入
红外指纹图谱技术是通过对某物品进行红外扫描,得到该物品的指纹图谱信息,并进行存储备案。在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建立信息库,如果怀疑某种食品为有害物质,就可以通过和信息库里的该类食品指纹图谱进行比对,来得知该产品是否劣质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奥运食品就成功应用了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