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系统在国内已出现和使用已有十多年了,其间有很多技术变革,比如从条型码到磁卡,到接触式IC卡,到非接触式感应卡,至到指纹识别,这不能不说是技术的快速进步。不过,这些技术的进步仅限于身份的识别方面,只是识别介质发生了改变,而对考勤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及时准确的报表方面,一直是止步不前,甚至为了追求低成本而互相抄袭,谁也不愿去做技术的创新,不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这种老技术产品因其研发周期极短,成本低廉,大多数是赠送软件。报表的功能只适合于小型企业客户的粗放要求。但这也给整个考勤系统行业造成了致命的缺陷和伤害,表现在:
1、技术停滞不前,看不到先进性
2、用计算机处理考勤数据,居然要以大量手工修改报表结果为前提,不然报表不正确
3、人资部门每个月被折磨得疲累不堪,很耽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4、特别是要出报表的前几天,加班加点都出不了报表(由于不能马上出有效的报表,很多单位已习惯提前到25号前出报表了,这样才能保证在月底之前交到财务部门结算工资)
5、这种老技术考勤(或称手工考勤)的操作流程一般如下:平时员工刷卡保存在考勤机里,需要采集数据的时候,操作步骤大体如下:
A、人工打开通讯程序
B、考勤员用鼠标点“采集考勤数据”,等几分钟才能采集完成
C、由于考勤数据存储在考勤内,如果考勤机出现故障,可能就收不上来数据了;如果存储器出现故障,则可能考勤数据彻底丢失或乱码。并且老的考勤系统多是采用485通讯方式,485通讯方式极易受到干扰和雷击而造成考勤机故障。
D、进入考勤预处理阶段,用鼠标点“考勤数据处理”(或生成考勤报表)
E、经预处理出来的原始报表里面,有一栏叫“异常”或“不确定”,里面有较多的数据,表明是需要考勤员用人工方法将刷卡记录与作息班次时间相比照,手工判断并选择成正确的结果。
F、这一项工作量是相当大的,班次越复杂,这种“不确定”的数据条数就越多,这是因为某些刷卡记录不是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刷卡,而是提前或延后刷卡,或者中途外出时刷了卡,系统判断不出究竟是哪种情况所致(比如迟到、早退、旷半、公出等情况)。所以我们发现有很多工厂在作息时间的中间时间段(比如9:00到11:30)不允许刷卡,以减少这种不确定考勤数据的条数,都是不得已的办法,更不用提要管理“因公外出”的刷卡了。
G、这种手工判断没有干完的话,考勤员就交不出报表
H、所以这是要花好几天的加班加点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
6、有少数企业因前面这种方法太耗时间了,也很难判断,所以干脆只看刷卡记录,不出报表,这是很无奈的选择,因为整个考勤市场都是这样的产品充斥着,想改变也难啊
7、极少有升级程序,也许几年才升级一次
8、企业信息化所包括的,不管是财务软件,还是办公软件、人力资源系统、CRM甚至ERP等都能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表,唯独企业最基本的考勤系统,却无法自动提供准确的考勤报表。
技术发展是越来越快,产品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强大。回想一下以前,我们还用得是很古老的考勤机,现在的考勤机很是先进-指纹,虹膜,DNA什么技术都用上了。这也许就是科技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