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尽管通过不断地改进,不少通病得到克服,但还有些问题仍比较普遍和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结构的安全性能,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就二个方面的问题分述如下。
1 主体结构与填充墙间拉结筋的设置
框(排)架结构中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拉结钢筋,习惯做法为从主体结构上甩筋或在预埋铁件上焊筋的方法已不被采用,辽宁省推荐在主体结构上植筋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不高,如能规范操作,质量上是能达到设计要求的。但目前施工队伍良莠不齐、交底不清、操作人员素质不高,施工中再缺乏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已施工完的锚筋能用人手拔出的现象时有发生,植筋作业的质量让人担忧,无疑对地震多发区的辽宁留下了重大隐患。植筋作业的具体要求为:
(1)操作人员必须固定,经技术培训后持证上岗。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让工人进一步了解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并将交底记录和操作者姓名进入工程档案,以增强其责任感。
(2)工地不准使用自行配置的树脂胶作为植筋的黏结胶,必须使用经过论证的专用胶和专用固化剂,并严格按说明配比和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3)植筋作业只能在混凝土上进行,混凝土标号在C15以上,不准在砌体上进行植筋作业。钻的孔深为钢筋直径的15倍以上,孔径比钢筋直径大4~6mm,孔内的粉尘清理干净后用丙酮擦洗。钢筋的锚入部分在彻底清除铁锈和油污、氧化层后,用丙酮擦洗,黏结胶必须充分填满孔壁。操作温度在5~30℃内,严禁在5℃以下作业,严禁使用已开始固化的胶植筋,对要求在干燥状态下固化的胶,孔内必须干燥。
(4)对已完成的植筋,在固化时间内(一般为24小时)严禁碰撞和扰动,严禁在砌筑现场现植筋现砌筑。
(5)为杜绝钢筋除锈去污不到位,钢筋除锈应集中加工,分批次检验合格后领用,在使用地点用丙酮擦洗后使用。
(6)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建议每2000个植筋作为一验收批进行一组拉拔检验。
植筋作业的成败在于规范操作和严格的检查验收。不少现场还将植筋工艺扩展到楼层间圈梁、楼梯梁、平台和楼梯段与主体结构的锚固上,这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 商品混凝土的使用
商品混凝土已逐步在中小城市普及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楼板面的裂缝、混凝土设计标号的保证等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已成为各方面非常关注的问题。商品混凝土使用中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1)混凝土运输罐车在卸料地点及浇筑现场,往混凝土中随意加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说来,灰水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很大,尤其在掺用高效减水剂的商品混凝土中,用水量明显减少,加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更加敏感。水泥在水化过程中所需的水份,仅为水泥重量的23%左右,在固定的用水量中,灰水比越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高,强度与灰水比的关系基本成线性变化,大量加水,致使强度下降,并加剧混凝土的离析。
(2)商品混凝土在运输、待车、气温等条件影响下,从出罐到卸车,坍落度损失20~40mm是允许的,配合比中认定的坍落度220mm,损失40mm后现场泵送应该是可能的,出现非正常的坍落度大幅下降,应查清原因,绝不能用随意加水的办法来提高流动性。首先要检查所用外加剂与原设定的是否一致,加入量是否正确,要了解水泥中铝酸三钙(3CaO·Al2O3)的含量,铝酸三钙能影响外加剂的减水功能,含量大于8%能明显制约坍落度的生成。
(3)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含量,在国家的水泥生产质量标准中,没有作为指标向供货方提供含量的供货条件,在外加剂已普遍使用的情况下,应增加此指标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同时也要各建材试验部门加强对外加剂与不同水泥的相容性检验。
(4)应特别加强浇筑后对楼板表面的滚压,最理想应进行三遍,分别在摊平时对表面的搓平,初凝前的滚压,终凝前的压抹,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并封闭混凝土在终凝前产生的沉实裂缝和收缩裂缝。(5)养护普遍不到位,应按规范规定严格执行。
(6)模板的严密性、强度和刚度都必须加强。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大,骨料的粒径较小,在泵送过程中对模板的冲击晃动大,模板缝隙的漏浆大,对模板系统的稳定性也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