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博物馆构建服务型安全管理模式

未来三年,国内博物馆的安防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视频监控的高清数字化改造、扩建是本轮博物馆安防建设的重点内容。而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博物馆安全管理面临强化应急预警、构建
资讯频道文章B
  未来三年,国内博物馆的安防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视频监控的高清数字化改造、扩建是本轮博物馆安防建设的重点内容。而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博物馆安全管理面临强化应急预警、构建服务型大安全等课题。

  受访人/李曾玉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博物院保卫处

  安防应用不均衡 未来三年需求将爆发

  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我国已有博物馆4165家(2013年底数据)。全年接待观众数量超过6亿人次,同比增长13.1%。不过从全国来说,博物馆安防设备应用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较为突出。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的《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博物馆评估定级是从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评比,将博物馆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过去几年,安防系统扩建和改造力度最大的是在国内影响较大的100余家一级博物馆,这些一级博物馆的安全防范设施已经很到位。“而一些市县级博物馆、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相对薄弱,从质量和数量上讲有点落伍。”

  安防行业起源于博物馆,中国最早的一批安防设备就是应用于博物馆。然而2000年之前,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资量相对不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应用的发展。不过在2008年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开始向文化事业倾斜。“安全是博物馆的生命线,对技防设备有强烈需求,而且需求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老设备到了更新换代阶段;二是博物馆改扩建、新建项目剧增。”李在电话里强调。

  “我曾针对博物馆技防应用状况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三年博物馆安防建设发展较快,往后三年增长速度将更快。”在接受电话采访中李政育表示,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很多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到了不得不改造的地步,少的运行四五年,多则七八年,甚至十余年的;二是博物馆场馆新建与扩建项目明显增多,仅是2013年全国就新增299家。国家对文化越来越重视,所以这方面投入也越来越大。硬件基础设施上去了,相应的技防系统也要随之跟进。

  近两三年,安防企业也开始加强对博物馆安防应用的重视程度。李工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前博物馆是被边缘化的。用量小、资金少,要求还高。现在不同了,级别高一些的博物馆有资金了,它对技防的投入明显提升。”一些大的新建、改扩建博物馆在安全设施方面的一次性投入超过1000万。

  报警为主 高清监控成建设重点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博物馆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规划与建设方面有自身独到的特色。一是,在博物馆的技防体系中,防盗报警系统担纲核心角色。对此,李政育解释道,“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关注的是尽快可对安全事件做出反应以及确保其可追溯性,而博物馆的安防核心是预防。所以,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的主体是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控制系统等子系统为辅。”

  同时,博物馆安防系统是一套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它往往要求把报警、视频、门禁、音频、广播、灯光等弱电系统集成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成熟、稳定的综合型系统平台做支撑。

  不过,随着视频监控应用的潜力被进一步挖掘,以及公安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强化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视频监控将成为众多博物馆新一轮安防建设的主要内容。“像我们先前只有90个摄像机,现在已经扩充到300多个。以后还可能增加到400-500个,以便达到百分之百的无死角覆盖。为什么要无死角?”李政育认为,博物馆以前人少,免费开放后,每逢节假日和双休人流量很大。人流量大之后,博物馆的安全隐患因素随之增多,安全问题更加复杂。除去传统的盗窃、火灾以及人为破坏,游客踩踏、儿童走失以及恶性的暴力等各类安全风险骤增,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可以预见,伴随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逐步成熟,博物馆安防改造大潮中,视频监控数字化将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未来五年之内,绝大部分博物馆的视频监控系统将会由模拟架构升级为数字高清。”

  安全问题大多出在内部管理不到位

  在李政育看来,博物馆的很大一部分安全事故都出在内部管理不到位。“近几年,全国连续发生多起博物馆文物盗抢、损坏案件,归根结底都是管理问题。如值班人员脱岗、隐患处理不及时、管理漏洞⋯⋯”

  其次,博物馆应用的安防系统可发挥作用的空间值得关注。现阶段,安防技术发展迅速,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博物馆单位依然沿用数年前的模拟监控方案架构,设备系统运行时间过长,亟需汰换更新。“国家级博物馆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可以一步到位,可二三级的一些小馆,安保人力不过三五个人,每年经费十来万,安全监管也存在问题。”在李看来,经费吃紧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部分工程商责任心差等也给安防系统后期运维带来诸多麻烦。

  再者,尽管国内省级以上博物馆的技防设施技术先进性上并不逊于欧美等地区。但在管理效率上,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距离。李政育认为,这关键还是管理体制的问题。

  “国外博物馆职员大多为聘任制人员,人员培训较完善、管理制度比较成熟。咱们博物馆都是事业单位,单位不好也不坏,不忙也不累,人员比较安逸懒散,责任心、个人安全素质不如人家。”李补充说道。

  强化安全意识打造服务型“大安全”

  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在安全管理理念上也有新的突破。

  一是由“关门”式的安全防范转变为服务型的大安全。博物馆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同事,需为观众提供一个更为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

  二是,强调提前预警与应急管理。“这几年事件比较多,博物馆是社会公众服务的最前线,每个博物馆都是当地安全防护重点保护单位。”李政育谈到,国家文物局在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博物馆要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制定防火、防爆、防盗抢、防破坏、防恐怖活动等各类安全应急预案,配备必须的防卫器械和装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预警和防控能力,及时应对、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事故。同时还要与当地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建立安全联动机制,共同组织各类演练,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增强协同作战能力。

  基于多年的博物馆安保经验,李政育对博物馆安全有自身的理解。在他看来,博物馆的安全离不开每一位博物馆从业人员,而不是依靠哪一位领导或哪一套技防系统。无论是保卫人员还是保洁人员,抑或是水电维修人员,都应树立起安全意识。“在工作岗位上,要考虑工作会发生的安全问题,遇到安全事件后要知道如何应对处理。”

  他还谈到,博物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内部强化安全训练。比如坚持定期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演习、定期安全培训、其他岗位人员到安全岗位体验等。安全培训、学习不单单是针对博物馆工作,还需针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整体提高个人安全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这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很重要的过程。”

  物联网应用以及技术融合

  安防系统应用正在向垂直行业纵深发展,安防系统与行业业务系统的对接与融合在各个行业都已展开。李政育表示,作为博物馆管理人员工作的一部分,安防系统也将逐步实现与博物馆日常工作向融合,与OA系统、广播系统、售票系统等智能化系统进一步融合,极大的方便博物馆管理,提升系统的实用性。

  不过他还谈到,博物馆文物收藏保管责任重大,博物馆内部管理严格、责任划分明确。“游客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博物馆运营管理系统、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等可以集中在一个平台,现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投入与管理理念的问题。”

  基于RFID 射频识别技术的文物安全管理系统或将也是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应用的一个发展方向。“对于博物馆而言,RFID文物管理系统是个好东西。博物馆可以应用到RFID技术的业务领域很多,比如文物登记管理、游客实时数据统计、文物展览、文物防盗报警、电子讲解,给观众提供很丰富的文化服务。但是目前技术条件下,其还不能集成到安防综合管理平台,作用不是很大。其次,成本过高。一个硬件100-200元,一个博物馆十几万件文物,投资规模就要上千万,是绝大多数博物馆无法承受的。此外,识别距离也是RFID的短板。超高频标签在空气中的读距范围在0~10米,但是会受到附着介质的影响,尤其是水和金属,其实超高频标签不适用于贴近人的场合。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