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智能安防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技术赋能已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杭州杰峰科技产品总监许明伦在CCBEC深圳跨境电商展消费类安防选品论坛中,围绕 “AI在消费类安防产品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展开深度分享。他从用户痛点、产品差异化、场景化AI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AI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与用户体验。
一、公司定位与全球服务能力
许明伦首先简要介绍了杰峰科技的市场定位与核心服务能力。“我们是一家以‘硬件+软件+平台’为核心的一体化方案解决商,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定制、软件开发到品牌输出的全链条服务。” 在技术方面,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与AI开放平台,支持客户在跨境电商、客服系统、多语言交互等方面的需求。在资质方面,杰峰科技通过了包括欧盟GDPR在内的多项国际认证,确保产品符合全球市场的合规要求。
“我们在全球部署了4000多台服务器,确保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我们的产品就能实现即插即用、云端接入。”许明伦强调,公司每天处理上亿级的访问与报警数据,具备支撑大规模物联网设备并发的能力。在产品布局上,杰峰科技覆盖室内外监控、4G摄像头、可视门铃、智能门锁、宠物看护设备乃至狩猎相机等多个细分品类,为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定制方案。
二、AI赋能的双重逻辑:用户痛点与商业价值
许明伦指出,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探讨AI的应用价值,而AI的实际意义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户使用AI的动机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是AI能否真正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痛点;二是即便AI能够解决痛点,但如果价格过高,用户也可能望而却步。因此,面向终端用户时,核心策略是既要解决实际痛点,又要做到“好用不贵”。
其次,从产品方或销售方的角度考虑,AI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帮助产品实现差异化,通过赋予产品不同的AI功能,形成独特的应用定位,从而区别于竞争对手;二是有助于提升价值收益。在硬件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有限的现状下,AI增值服务能够为产品方带来持续的分成收益,打破单纯依靠硬件销售的利润局限,建立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三、场景AI:从安防到看护,从通用到细分
场景AI是杰峰科技重点打造的方向,其核心是基于特定使用场景,通过用户调研提炼痛点,再嵌入相应的AI算法,形成“场景—问题—算法—功能”的闭环。许明伦将场景AI分为三大类:安防类、看护类和巡检类。
安防类场景以室外安防为例,传统摄像头功能单一,难以区分产品差异。杰峰科技通过AI算法,实现对人、车、非机动车、火焰等四类目标的识别与报警,并延伸出宠物检测、包裹检测、车辆识别等实用功能。“检测到异常后,系统会通过APP、短信甚至电话通知用户,同时生成日报、周报,帮助用户掌握安防趋势。”
看护类场景则聚焦老人与儿童两大群体。针对独居老人,系统重点检测跌倒、久坐久卧、区域久未出现等行为,并记录饮食、饮水、活动等生活习惯,形成数据分析供子女参考。儿童看护则关注陌生人闯入、危险行为、作息规律等,甚至提供“时光剪影”功能,自动生成孩子日常生活的短视频,满足家长“晒娃”需求。宠物看护方面,AI能判断喂食器是否卡粮、宠物进食是否正常,并自动生成萌宠短视频,增强用户互动与分享意愿。
巡检类场景主要面向中小型商铺,实现岗位值守、行为规范等管理功能。系统可检测员工离岗、睡觉、吸烟、玩手机等行为,并支持按班次设定巡检计划,在非营业时段自动切换为安防模式,实现一机多用。
四、视觉AI:智能检索,让视频“会说话”
除了事前预警,事后查证也是安防产品的核心需求。许明伦指出,传统视频回放效率低下,用户很难快速定位关键片段。为此,杰峰科技推出视觉AI功能,包括“AI智述”和“AI智搜”两大模块。
AI智述侧重于实时提醒,系统会将报警事件转化为一句自然语言描述,如“老人正在客厅吃饭”“门前有车辆停留”,用户无需点开视频即可掌握关键信息。
AI智搜则基于云端大模型,支持用户通过语音或文本输入检索视频内容。例如,输入“孩子昨天有没有学习”,系统会自动找出所有相关片段,极大提升检索效率。
这些功能不仅适用于家庭用户,也对小型商户、养老机构等具有实用价值,许明伦强调,视觉AI的核心是“让人机交互更自然,让视频数据更智能”。
五、落地实践:本地化部署与全球化服务
针对 AI 技术落地过程中常见的延迟与合规两大核心问题,许明伦表示,杰峰科技已在东南亚、欧美等重点市场完成本地化服务器部署。“我们无需将数据传回国内处理,而是直接在数据产生地完成分析运算,这样既能确保服务的低延迟响应,又能充分满足当地的数据合规要求。” 他还以与泰国某头部运营商的合作为例,进一步证明公司具备快速响应不同区域本地需求的服务能力。
此外,杰峰科技还为客户提供灵活的 AI 功能配置支持,允许客户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自主选择不同的 AI 功能组合,从而实现 “轻量化部署、快速上线” 的需求。结合跨境电商场景,许明伦特别建议相关客户在选品时,重点关注产品的场景适配性与 AI 附加值。他强调:“并非所有 AI 功能都需要堆砌,关键是找到目标用户最核心、最关心的需求点,针对性地融入 AI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