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要闻点评 ———
太赫兹+红外测温一体化设备投入使用
国内商用“太赫兹+红外”系列产品之一太赫兹红外人体安检测温系统率先亮相深圳地铁。通过“太赫兹技术+人工智能+红外测温”高度集成,真正做到隔离式非接触安检测温。
微评:太赫兹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被检人员接近系统时探测接收被检人员人体自发辐射中的红外线和太赫兹波实现无感、快速人体温度测量和安全检查的集成,对于现阶段地铁、机场、车站等大人流量场所的安检需求而言,不仅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测温,同时还能同时进行安全检查,一举两得。对于已经部署了此类安检通道的场所而言,无需额外安装红外热成像系统即可快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公交车、汽车搭载AI测温防疫系统变身防疫车
2月18日消息,广州部分公交线路在全国率先试点安装人脸识别测温仪。该公交测温设备最快1秒完成扫描探测温度,即便是人多的时候,也可以快速地完成测温,避免乘客拥挤。另有消息,长安汽车推出了热成像防疫车,防疫车搭载了军工级AI智能热成像测温系统,最大误差在±0.2摄氏度,可以远距离捕捉目标,保证安全距离,有效测温范围可达10米。
微评:AI测温系统的上线,填补了公交车、汽车等移动公共交通工具的疫情防控漏洞,快速、精准、远距离测温,成为车载AI测温系统的关键需求。不过现阶段,搭载了智能测温系统的防疫车仍只是少数,若实用效果显著,有望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进。
NB-IoT物联技术感知设备在居家隔离方案大展身手
为了用科技手段提升防疫隔离监管效能,同时避免监管人员上门核查,减少受感染风险,近日多家企业推出了基于NB-IoT物联技术的预警装置,用于居家隔离防控设备。该类装置可实现免布线即装即用和云端管理,开门即报警,方便监督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并远程查看处理。
微评:物联预警装置的应用,可有效避免监管人员堵门式防控,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监管人员上门核验的风险。用科技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做到高效、便捷、安全。不过,技术手段只能起到监管作用,要保证觉得安全,还有赖每位居家隔离人员的自觉遵守。
新加坡部署红外测温产品iThermo
近日,新加坡已正式将疾病爆发应对系统(DORSCON)警报的级别从黄色提高到橙色。新加坡国家卫生部控股下的IHiS(综合保健信息系统公司)已与当地医疗AI初创公司Kronikare合作,部署用于人体温度检测的人工智能产品iThermo。
微评:新型冠状病毒的迅猛爆发,如今已有在国外蔓延的趋势,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感染病例数量持续上增,抓紧时间启动应急防控机制防止疫情继续蔓延无疑是当务之急。红外测温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日、韩、新加坡本地红外测温设备厂商预计将迎来业务增长高点。
《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修订版3月起正式实施
部标《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修订版发布(GA/T 961—2020),替代此前的《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验收技术规范》GA/T 961-2011版本,标准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牵头编制,并于2020年3月1日起实施。修订版详情》》》
微评:修订版主要针对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的验收项目和方法方面做了调整,在系统功能性能检查项目中,新增了通行车辆检测功能、车型识别功能、车辆品牌标志识别功能、运行状态管理功能、同步补光功能、时钟同步功能、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取与比对功能。相关厂商可以重点关注新增的检查项目并积极做产品的针对性升级调整。
——本周热点原创文章一览——
Marketsandmarkets:热成像市场正升温
据Marketsandmarkets关于热成像市场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25年,全球该市场预测(2020-2025)将从34亿美元增长到4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2%。【详情】
以萨技术:AI全息态势感知+数据智能是科技防疫的关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疫情实时检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情况,a&s特别采访了研发推出“新冠疫情防控动态感知预警平台”的企业以萨技术,从专业厂商的角度来分析当前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以及长远来看,未来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方向。【详情】
如何评价人脸识别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人工智能的作用愈发重要,本文将落地疫情防控的几大现实场景,对人脸识别技术在这场攻坚战中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详情】
疫情影响下红外测温设备产能及供应链情况如何?
在疫情的影响下,随着需求量的爆发式增长,红外热像仪的原材料供应、产能等问题也浮出水面,当前情况究竟如何?我们来听一下相关企业的回应。【详情】
2020年安防企业的战略目标:活下去
2019年底,许多人坚信着,资本寒冬后,春天就要来了。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人们乐观的情绪开始被冲击。活下去似乎成了疫情阴影笼罩下的首个关键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