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乌镇召开《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介绍,这是中国法院发布的首部互联网司法白皮书,也是世界范围内首部介绍互联网时代司法创新发展的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互联网案件近12万件,案件审理周期相比传统审理模式节约时间约一半。其中,杭州互联网法院针对当事人因上班、出差、出国等原因产生的诉讼“时间差”问题,探索“异步审理”模式,结案2495件,平均每案节约当事人在途时间约6小时。广州互联网法院创造性推出“在线示范性庭审”,以个案示范审理促进类案纠纷化解;目前该院受邀旁听庭审的其他案件当事人,在庭后自动履行和主动和解率达37%。
此外,在区块链领域,最高法已建设“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完成超过1.94亿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在大数据领域,最高法建设了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可以实时汇集全国3507个法院的审判执行、人事政务、研究信息等数据,截至2019年10月31日,已汇集全国法院1.925亿案件数据,目前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审判信息资源库。
我国互联网法院已经审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规则示范意义的案件。白皮书挑选了10个互联网审判典型案例,为同类型互联网纠纷提供可借鉴的审判思路,也为社会公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互联网从业者行为提供指引,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发布会上,最高法司改办主任胡仕浩介绍说,未来,互联网司法将在三个方面深化发展:深耕“试验田”,持续深化互联网法院建设;广推“微法院”,全面推开在线诉讼模式;探索“新规则”,促进互联网空间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