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间,佳都科技发布2018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80亿元,同比增长8.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23.3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转正,表现出持续、稳健的增长态势。在此基础上,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7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9227.10万元,分红比例达到35.2%。
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同比增长128.97%,AI落地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公司业务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智慧城市业务”、“智能化轨道交通业务”中人工智能产品、运营服务业务独立划分为“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业务”,对此,公司解释主要是因为自研核心模块产品及人工智能新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以及产品、运营服务等新业务模式逐步落地。从数据上看,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业务实现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28.97%,毛利率高达63.57%,显著高于其他业务类别。在该业务的强势带动下,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1.20个百分点,实现企稳提升,并带动净利润比收入更快增长。
不难看出,公司各项AI新产品的落地进展明显。例如,公司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地铁视频监控领域,通过对乘客、客流、物品特征的分析,优化高峰时段分流管理、可疑物品监测、可疑人员识别,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又如,融合了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的“警务视频云”系列产品连续中标广东、山东、新疆等地的省市公安AI+安防平台项目,形成实战应用,助力公安干警快速挖掘视频线索、追踪犯罪嫌疑人轨迹;“城市交通大脑”系列产品为交通治堵提供了新思路,通过AI手段实时、精确地分析交通拥堵原因,帮助城市交通管理者“对症下药”,实现科学治堵。
主赛道业务盈利能力提升,AI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而“追求高质量增长、提升盈利能力”则是公司近年来关注的另一个经营重点。报告显示,公司“主赛道”业务的增长不一,但毛利率却都实现了企稳回升。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通过精耕优势市场,控制低毛利项目承接,全年取得营业收入19.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61%,毛利率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业务出现一定的波动,营业收入小幅下滑,毛利率同比持平,略有回升,主要原因是业务发展策略升级和新签合同跨期的影响。而今年3月,公司公告中标《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及十三五新线车站设备及运维服务采购项目》,总金额高达118.89亿元,为未来轨道交通业务的增长奠定了市场基础。
面向未来,公司在AI和人才上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报告显示,公司引进了新加坡工程院李德纮院士等重量级的国际领军人才,并组建了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在重点布局的计算机视觉和智能大数据两大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数字孪生、知识图谱等认知智能层面的技术研发,研发投入同比上升39.49%。去年12月,佳都科技成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8.75亿元用于“城市视觉感知系统及智能终端项目”和“轨道交通大数据平台及智能装备项目”的建设,持续加码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研发。
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市场空间广阔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智能+”,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产性场景,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人工智能行业前途无量。机构预测,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市场将以年均超过6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千亿规模;到2022年,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价值将高达3.9万亿美元。
而轨道交通、安防和城市交通行业仍保持较高景气度。“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线路总投资2.35万亿元,行业年投资额增速预计达到22.32%;今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轨道交通将成为“湾区经济”“城市群经济”的重要承载力量,极大促进地区中各项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而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安防行业整体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未来三年国内AI+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125.5%。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正在进入应用爆发的临界点,对“拥堵”这一城市交通治理难题带来新的智慧解决方案,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公司在总部隆重举办战略发布会,进一步明确以技术、人才、机制创新为驱动,以AI技术为核心,布局轨道交通、公共安全、城市交通三大主赛道,完善技术和产业生态圈的战略规划。会议上公司还发布了地铁全自动运行管理系统、人脸识别售检票系统、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站台管理系统、基于地铁云和大数据的智能运维系统、智感安防区多维动态防控平台系统等一大批AI新产品,并表示这些产品即将销售应用。AI“赋能”下的佳都科技,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