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媒体一篇题文章引起我们这些老安防人的注意,其文中主角澎思科技马原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旷视科技当年的马总,毕竟文中没有提出,但原文中的离职创业也不禁让人联想翩翩,毕竟科技圈真的不大,尤其安防。
以上纯属臆想,看官请别过多在意,如有疑问可以百度。下面这名从知名明星CV公司离职创业者的观点,谈谈第一波AI创业公司闯入安防市场后出现的各种问题,至少在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而言,要远远比融资多少更值得玩味:
“第一波AI创业公司一窝蜂地闯入安防市场,倾向于互联网式快冲、快干、快抢地盘的业务打法,不惜以补贴等方式,用最快的方法获得客户、占领高地”
缺乏传统安防企业“护城河”基础,“财大气粗”的黄毛小子进入安防行业后,如同武侠小说中刚刚学有所成出山的角色,想用最快的方式在江湖中出人头地,往往会用“冲劲”代替传统的不断积累沉淀的方式,如同文中所言一窝蜂、快冲、快干、快抢、以本伤人等等方式,抢占用户占领高地。但这一切都建立在资金充沛的前提下,但只要资本市场寒冬的出现,轻则出现砍产品线裁员,重则倒闭的情况出现。
因此针对过往的失败,彭思科技马原称,他们将继续夯实算法、软件和硬件产品,打造丰富的产品线,针对智能安防等行业的碎片化市场进行全系列的产品布局。但这里也会出现一个问题,AI创企都存在的弊端,那就是技术商业化、产品落地能力不足,安防属于极度碎片化的市场,加上AI本身赋能属性,与场景结合都会产生新的个性化方案,因此要打造全系列产品布局也意味着澎思科技可能面向的场景也会较多。但笔者觉得,这样的布局要想在安防真正出人头地,难度太大,不谈海康大华的产品线齐全,仅仅是在各个细分领域,宇视科达天地伟业等也会形成巨大的挑战,更何况华为、新华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也在安防行业中布局。同时在创企同行中,“自主研发”、“全栈式技术算机识别技术”、“完整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垂直场景的解决方案”等标签上各家都雷同,技术趋向同质化,要从中脱颖而出,至少需要有AI杀手级的应用或颠覆性的产品。
“太多技术驱动型AI企业,既要保持技术的领先性、思维的可控性,又要满足资本逐利的需求,往往在得到与失去的平衡间迷失了自己。”
当前的安防行业,缺乏资本的力量举步维艰。之前深圳几家做得好的安防企业正因为当年无法上市,最终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发展好如宇视科技也是想尽办法要在香港上市,也是看到资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无论是“遇人不淑”(财主志不在安防)还是被“实力看轻”(估值偏低),多少安防豪强都曾经在资本的门槛前铩羽而归。
技术驱动型的AI企业离不开资本的力量。笔者认为,之所以在资本中迷失,简单地说还是技术言过于实,无法在行业落地,最终只能选择玩起“资本游戏”。回顾这两年的AI企业在安防行业的布局,可以总结出许多的相似之处:一是AI大牛加盟,二是各地建起办事处,三是紧跟政策红利到处拿补贴,但具体到项目与产品上,却无法让人信服。用马原的话便是——“我看到了太多的实际需求与产品功能的不匹配”,用户的眼睛更是雪亮的。
近期AI创企融资的新闻并不少,除了上述的澎思,也有安防SoC芯片亿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云天励飞完成亿元B轮融资、AI芯片公司普林芯驰获数千万A轮融资……它们能否绕过第一代创业公司的坑,还是用着同样的方式在资本市场说故事,仍有待未来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