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与百度AI产业研究中心(BACC)联合发布《百度大脑领导力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洞察AI趋势,激发产业新效能。
白皮书预测了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趋势,通过实际案例解析人工智能如何从技术到落地,并提出“100天AI部署计划”,为企业部署AI提供战略性指导。在“寒冬”之际,这份白皮书或将为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结合指明方向。
展望2019:新技术渗透率提高,市场走向整合
白皮书从技术走向、落地实施、应用价值、市场生态四个维度预测了2019年人工智能十大趋势,比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开始走进传统企业;融合视觉、语音、语义等多模态计算开始落地;低代码量开发平台降低AI技术使用门槛;生态资源整合能力成为致胜关键等。同时,市场生态也将更加高度整合。
人工智能应用渗入到企业的各项应用程序和业务场景的同时,势必将为组织的人力结构、业务流程甚至所在的产业结构带来变革。白皮书指出,智能化升级是大势所趋,如何建立充分的认知和预期,如何利用AI为企业带来经济效能,如何做好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企业在未来一年均需优先纳入战略议程。
拥抱AI:早评估早受益
IDC追踪了近70个应用场景后发现,随着市场上开放的技术能力越来越丰富,应用场景趋向广泛化,而要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到企业进行应用并且发挥效能,需要着力三点:一是易上手、操作简单的技术堆栈,二是基于垂深场景对模型调优,三是从数据中心到端侧的软硬件适配。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评估人工智能效能,白皮书提出了AI应用效能评估初步框架,将AI会影响到的部门分成产品服务、生产模式、运营模式、决策模式四类,并从各个维度进行评估。比如在制造业,人工智能将优先为产品服务、生产模式以及运营模式带来高效能;在金融业,人工智能应用效能最优体现在产品服务以及运营智能环节,其次是生产智能以及决策智能。人工智能可以为企业不同部门带来不同效能,但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用例带来的效能都体现在时间、人力等生产资源的节省、成本降低以及生产力提升、收入增长等方面。
同时,基于效能评估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落地的场景中,高频重复性工作应用效能最为显著。但不同行业采用AI的速度和效能仍不均衡,如金融业、制造业效能认知相对领先,成效也较显著,而医疗行业等商业化应用相对较少,对效能的评估往往在于后期的商业推广是否带来增值收益。虽然应用场景各异,但白皮书指出,早评估早受益,企业对AI系统的投资成本,基本都能在正式上线后6-24个月内收回并获得投资回报。
AI未来:分工明确的生态效应显著 百度大脑赋能各行各业
行业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但人工智能智能技术应用复杂,大部分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从零开始实现智能化升级。白皮书提出,人工智能生态正在经历从“高度集中”到“各自为政”再到“各司其职”的变化,高度整合、分工明确的人工智能生态即将到来。在此趋势下,为充分发挥应用效能,行业参与者不应止步于单纯的采用这些技术,而应积极构建和启用有助于促进各方合作的平台与服务,从而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效率。
白皮书指出,百度大脑3.0技术能力已进入“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阶段,已经开放能力超140项,每日调用次数超过4000亿次。除了开放AI技术能力之外,在生态方面,百度大脑推出了燎原计划,对合作伙伴提供商业落地所需的市场与运营资源,全力支持生态共赢 。在智能硬件和设备领域,百度大脑与芯片、嵌入式开发板、传感器模组,以及闸机、门禁、机器人等厂商广泛建立合作,帮助客户获得软硬件适配更加整合的方案。百度大脑还创新性地推出了AI市场,为合作伙伴提供品牌营销、产品评测、产品推荐等全套服务,旨在为合作伙伴带来更多优质的订单。同时,百度大脑的行业创新合伙人计划在每个细分领域最多选择3家企业,与百度大脑联合设计、开发,共同打造行业解决方案,推动产品落地。
白皮书强调,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具备条件的企业都需要尽快制定人工智能部署计划。IDC建议企业规划100天AI部署计划,循序渐进完成制定计划、选择场景、成立小组、测试、实施、复制,以此循环不断调整以适应更广泛的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