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持续升温,全球各国都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前景充满了憧憬与渴望。人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将催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带动各行各业的变革,创造一个全新的科技与社会生态。
中国、美国等主要国家显然不愿错过这个历史性机遇。当然,每个国家的目的不尽相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为了继续保持科技领先优势,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是为了抓住时机实现赶超。
在这一波浪潮中,中美两大经济体成为了主要竞争对手。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融资额突破15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占比达到48%,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但是相对而言,目前美国依然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
当然,中国的赶超势头十分迅猛,业内人士都认为中国非常有机会超越美国,登顶世界第一。之所以国内外专家和媒体都持有这种看法,自然是有原因的。
中美顶层设计相仿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在未来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科技、经济与社会生活,因此中美两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目前,中国两国在顶层设计方面都颇为积极、全面。
首先,中美两国政府都将人工智能视为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主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强力支持。美国近年来相继发布了《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人工智能、自动化及经济》等报告,而中国也陆续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
其次,中美两国都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研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发展机制,重视基础研究,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促进产业生态完善与成熟。
中国的优劣势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赢得与美国的人工智能竞争,那么就必须认识到中国自身的优劣势,才能更好发挥所长、弥补短板。
在优势方面,中国主要有两点。一是大数据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海量数据的支撑,而中国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在应用场景方面的积累,同时加上人口的优势,所以在大数据上是有一定有事的;二是人才储备,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目前除了本国人才的成长外,大量的华人也选择到中国就业,这也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在劣势方面,中国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方面。众所周知,中国的工业基础、科研技术相对于美国差距不小。虽然近年来制造业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是中国的基础研究能力培养还需要更长时间。
因此,总的来说,中国与美国相比,依然是强于应用而弱于科研。这将是未来中国必须要重视,且予以弥补的地方。
如何弥补短板?
针对中美之间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劣势,中国需要从四个方面继续强化部署:
一是要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落实从小学到高校的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传授,争取尽快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人工智能人才成长模式。同时,要继续大力引进国外高端技术人才,完善人才结构。
二是要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布局,推进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交互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脑科学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三是要深化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交通、法律和文化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布局,持续完善有效、精准、合理的管理机制,促进人工智能市场的稳步增长。
四是加大对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支持、对域内创业的鼓励和对初创企业的培育,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适当引导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并加强相应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支撑力度,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