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停车难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痛点,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记者从日前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的“第二届(2018)中国城市静态交通论坛”上获悉,目前,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远低于发达国家。
论坛上,来自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停车设备企业代表们齐聚一堂,为根治停车难题开出药方。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需将智慧停车纳入城市规划,并推动停车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智慧停车减少无效交通流
汽车进入百姓家庭的速度之快,远超政府部门的预期,导致城市停车位规划和建设严重不足。
论坛上,智慧停车被专家们视作缓解停车难问题的方向。“运用智慧停车技术,可以使交通拥堵减少30%,无效交通流减少12%至15%,寻找车位时间缩短6至14分钟,使政府、企业和民众实现三方共赢。”清华同衡规划院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王杰表示。
然而,智慧停车目前的发展体量与需求相比,仍只是杯水车薪。“智慧停车分两个方面,一是停车场内部设施设备智能化;二是停车收费管理智能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介绍,从全国来看,2017年实现路内停车智能化的县级以上区域有170多个,泊位数146万个,智能化的比例较低,其中自动收费的比例更低。
专家呼吁,将智慧停车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当中。城市建设的思路应从过去单一解决停车难,转变到统筹平衡停车与行车、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停车与充电的关系中去。在静态交通规划中,应以停车泊位资源规划为基础,综合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无线通信、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使城市停车系统在社区、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实现对停车资源的精准管理和高效利用。
提出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不过,智慧停车这块“大蛋糕”并不易吃。专家指出,一方面,虽然大型企业和产业资本都想做城市级的服务,但这个行业相对来说仍具有较为分散的特点,对企业挑战很大。另一方面,停车设备行业过去门槛较低、政府干预较少,使之成为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我们预测停车设备行业可能90%的企业要出局,最后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分会秘书长刘慧彬表示。
“政府需要建立更好的协调机制、激励机制来推动停车行业发展。”程世东建议。
这方面,深圳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数月前,深圳出台《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提出将从用地保障、简化审批、投融资模式、智能化、标准体系等创新模式着手缓解停车供需矛盾,争取2020年率先构建国内首个城市级智慧停车体系。
“我们克服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由政府作为全市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的主体,采用PPP模式,主要通过市场行为服务市民基本停车需求。”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发展处副处长王超介绍。
过去,停车市场没有统筹和标准,大家各建各的,造成资源碎片化。现在,深圳市政府正推动成立停车产业联盟,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带动企业共同开拓市场,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在效率问题的解决上,深圳更是瞄准城市级的智慧停车云平台建设,提出将通过市场、行政、法律等手段将各类停车设施统一接入云平台,实现全市停车信息全面联网。
当前,能够像深圳这样拿出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的城市仍是少数。不过,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产业化的初步尝试。
“未来之路,我们提出了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总结起来就是整体综合、动静结合、上下联合、产业融合。”刘慧彬说。根除城市停车难“顽疾”的道路还很长,专家认为,这将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试错的过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及社区、医院协会、物业协会等用户进一步密切沟通合作,共同寻求更为优化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