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昨日参与了深圳2016第八届深圳国际物联网与智慧中国博览会,果不其然,整个会场已经被机器人及VR的产品所覆盖,似乎有一种如果你不是做机器人或者VR产品的,你就不能进来这个智慧的门槛的“潜规则”。在这样的规则上,自然而然可以随处可见各种无厘头的产品,会跳舞(关节活动)的机器人、会相互格斗(伸腿)的机器人、会踢足球(抬腿)的机器人、会跟你聊天(懂套路)的机器人……还有那些带上去后,开始出现头晕目眩的VR产品,在这一场疯狂的人工智能背后,市场已经毫无节操。联系当前安防行业也热衷于机器人领域,不妨来看看目前市场的缩影:
一、设计理念与现实体验,确定是一家人吗?
产品经理自己会为自己设计的产品埋单吗?哪怕一点点有入手的欲望的,恐怕少之又少。联系起最近风风火火的“宝宝不哭”,如果在媒体前秀的恩爱跟私下的同床异梦相比起来,那么反差过大,容易导致破坏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节律,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就是俗话的生气。产品在设计理念上也往往像笔者形容生气那样,一堆文案能把你搞得晕头转向,但实际你体验到的产品却仅仅如此,不能说毫无新意,但也是鸡肋而已。像一个自动制造面条的机器,原以为放下原材料,轻松一搅拌实现面条制造,大大节省了人力,但却没有注意到,面条制造完后的清洗难度,这对于一个家庭妇女来说还不如上街买个面条煮了刷锅轻松。设计理念如果不注重现实体验,产品就像是YY而来,所谓的用户痛点,不能闭着眼睛想用心感受,需要睁大眼睛+实际场景体验。
机器人设计理念
二、用户的痛点还是用户的变化重要?
很多做智能硬件的厂商往往说话离不开用户的痛点,似乎只要找到痛点便能万事大吉,产品大卖,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当然对于一些寻找风投的创业公司而言确实如此,但对于一些想在这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而言,恐怕没那么简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智能电饭煲,产品设计的时候往往考虑了用户的习惯、产品高大上的设计、价格的亲民……但是却丝毫没有考虑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做饭了。智能产品的定位本身就是年轻人为主,如果他们不选择,那么这个痛点便不是目标群体的痛点,同样注定这类产品寿命不长。但这些一点也不被这类企业注意到,因为他们眼中除了资本市场、除了要投资之外,其他并不在于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所以能看到的市场许多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每个人都标榜自身是中国的“乔布斯”,但他们的苹果确定不是白雪公主吃的那颗吗?
三、做不成勇士,你可以做杜兰特
BAT正在磨刀霍霍走向人工智能市场,我们该不该害怕?谈起这个也许很多人要说,价格屠夫要来了,但笔者认为现在根本就不用怕。目前的机器人市场还未真正开启,目前BAT而言,百度与阿里并没有实际的机器人产品,似乎称之为虚拟个人助手更为妥当,主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生成将开启人机交互新界面,可以称之为AI的应用的基础。至于腾讯而言,目前要稍微落后于前两者,但是QQ与微信的入口,也让它在入口一端取得了先机。但无论技术怎么发达,载体还是很重要,BAT三者皆非传统制造企业,未来合作是必然的。就像今年NBA自由市场中,杜兰特加盟勇士,只要你技术过硬、工匠制造得到认可,你虽然不能成为勇士,但是你可以做杜兰特,成为BAT机器人市场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谈到这,也要想起几年前安防行业热议的一个现象,安防+互联网,看上去很美的现象,但却因为两者是思维并不是一致的,导致1+1>2失败了。传统安防企业强调渠道和行业,互联网强调免费喝去中间化,两者结合除了解决制造、解决技术支持之外,在商业模式上,几乎找不到共同话题。行业内也有人认为互联网是野蛮的,因为它们并不会深耕在某个领域,例如现在他们都去做外卖和网约车了,呵呵。
所以在这点上,做技术的并不需要畏首畏尾,因为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逐步走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更要谨慎与强调工匠精神,因为现在市场上的产品真的是很槽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