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礼立,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秘书长、玖道科技首席战略官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李克强总理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时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的今天,我们已经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在2015年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是也要看到,城市的智能与智慧化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念上,创新技术的应用上,为民生福祉价值的规划、以及管理与运行等关键环节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城市生活的一员,2015年的电梯事故可能还历历在目,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所造成的道路,交通,住宅,环境,以及公共设施的影响是否让您也会为那些年久的大桥是否可以停载如此多的车辆,几十年前修建的隧道会不会有江水渗漏,还有那头顶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会不会由于缺乏足够的保养而落下?您是否又会担心我们的生活用水和低效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会给您的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健康的隐患?
城市的基础公共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社会性基础设施以及工程性技术设施两大类,基本涵盖了能源,给排水、交通、通信、防灾以及综合环境系统等工程设施,以及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性的公共城市设施。
城市的高架道路,繁忙高速公路,拥堵的城市地铁,越江隧道和大桥与老百姓的健康,安全和福利等的相互关联,形成了我们今天城市生活的多彩的风景。过去我们应对事故的常态是这样的:今天电梯出事故进行电梯全面检查;明天道路出事故,道路全面排查。总而言之就是一阵风、“运动”式检查模式。无论是社会性的还是工程性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面对日趋复杂城市结构、功能,以及日益广泛的公共设施与服务,我们的城市公共服务的设施,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构建公共服务资产管理系统平台是解决公共设施安全问题的核心。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0到2010年的十年间,全国城市公用市政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为9039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平均为5.86%。然而,即便我们的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正在以每年11%的增长率、超万亿规模增长。传统的公共设施管理方式受到了资金、人力资源以及高效管理等多方面的制约,日益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的管理需求。那么在我们无法掌握城市公共设施、全面实时的运行信息的前提下,事故的发生将只是时间问题。
资产设备管理系统起源于欧美的制造业,目的是优化设备维护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设备的运行安全,其核心功能是对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而公共设施无疑是服务于每位国民的重要资产,如何让公共设施这项重要资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全部效能?
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以应用智能化平台,公共服务资产的安全、社会安全与稳定,低成本智能信息管理平台等全方面建设,以提高人民的生活福祉为最终目标,以公共服务智能化为主,在城市发展中,搭建智慧城市的生活。构建公共服务资产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是解决公共设施安全以及智能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
降低关键公共设施的风险
建立可靠的公共服务生态互联网+
针对性与可持续性管理得以加强
降低运维成本
增加透明度和问责制
运营洞察力驱动的大数据预测分析
建立服务数据与实现移动协同
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提高国民对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
01公共设施风险最小化
我国近几年平均每年发生的事故总量在小百万起,死亡人数过10万人,造成的损失估计占GDP 的2%。事故主要发生在民生领域,环保领域,安全生产和公共活动等方面,这中间有不少事故因为设施维护不当和缺乏有效管理手段而造成,例如工厂爆炸,踩踏事件等。许多国家的政府正在利用自己的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系统,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和失败的关键基础设施资产的后果,并针对他们有限的投资资金促使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02建立可靠的公共服务生态互联网+
核心公共设施资产管理平台的建设,不仅提高临界水,污水,雨水,防洪,道路,桥梁,交通等系统的保护,也防止了商业机会和持续振兴和经济扩张失去支持。从而奠定了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弹性的社会基础。
全面公共资产服务管理可以使各机构通过周围的预测性维护,防止损坏和风险转移等方式,让公共服务的管理决策和提供变的更智能,更敏捷。引入这种资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就能形成有针对性的维护,提高透明度,预测能力,移动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风险最小化的良好公共服务生态互联网。
03针对性与可持续性管理得以加强
未来经济持续性的活力和新四化的实现,创新大数据云平台助力传统行业管理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和生产管理制造技术积累融合,同时也为中国的公共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和发展未来开启了新的篇章。可持续性监测和应用审计管理是整个管理控制的核心,也是互联网+行业必须实时持续要关注的问题。
大数据商业时代,商业环境的变化瞬息万变,决策风险比过去大很多。以直觉和经验是无法抵御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随着多个项目争夺有限的公共设施管理资金,政府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分配人力和把预算分配给地方,这些资源将是最有效的。我们要做的第一部就是需要有个公关设施的清单,并确定每个项目的条件和物理属性。
通过风险评估与客观事实记录辅佐决策,收集的数据包括市场研究、交易、生产,风控、运维,服务等各个环境,以确保各个部门管理策略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04降低运行成本,实现精准维护,维修和保养
公共服务核心设备和资产详的细的资料,一旦被政府资产管理平台收集,有针对性的保养可以提供几个关键优势:
对公共基础设施的状况进行全面检查预防,纠正或更精确的预测性维护的调度能力。
实现按需分配的管理环境,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更好地利用。
轻松调整或更换有针对性的维修计划,作为公共基础设施需求变化的能力。
05增加透明度和问责制
鉴于今天的老龄化的公共基础设施,我们必须对那些资产有实时的健康观察,并且,应该通过一个系统可以知道哪些公共设施已经在进行维修。公共资产管理平台的员工可以跟踪什么正在做的,监控各种资产的持续状况,确保维修的适当水平交付,这样可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的负担。
除了提供多个项目的单数图,资产管理技术也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更全面的资产管理方法相结合。当下是云计算和平台化春天,大数据的应用一切需求都将以服务方式通过平台的管理得到满足。利用云计算的弹性资源和敏捷红利特性。可以通过多层级信息化云平台,将设备维护,资源调度,采购,会计和资产管理等知识库等不同模块讯息平台有机衔接到一个完整的管控云平台,实现实时线上和线下O2O的工作流程对接,明确职责分配与考核标准,实时洞察维护成本,合规性和安全条件,提高整体效率,导致高公众问责的水平。
06运营洞察力驱动的大数据预测分析
我们的经济在处于转型期,我们要搞清楚转型的目的是什么,找到转型的途径。智慧城市的目的是以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为核心,那么从数字政府信息管理角度,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经验和数据的深度,广度和及时性。 其二,是决策并非只是来自于高层,而是每一个企业的环节。我们依然有很多情况执着于以往的经验,但也有很多情况相信数据。我在这里建议的数据决策应该是 0 + 1 的模式,就是数据和经验结合形成更为科学的决策模式。
通过资产智能管理(AIM)平台,可以增加维修的可靠性和易用性。可以确定什么公共基础设施是必须做今天维护的,哪些又是明天可以做的。由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今天的互联的装置,系统和传感器产生了数据的丰富信息。通过填充的资产管理系统使用此信息,机构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预测维护现在需要的精确水平,什么问题都可能出现的几个星期,几个月或者几年。
07建立服务数据与实现移动协同
管理需要拥抱移动,需要拥抱数据,让数据流和管理流做到移动互联。移动技术被证明对公共机构的生产力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根据最近的研究,通过移动工具,可以让管理者提高多达45%生产力。 正确的资产管理平台可以帮助管理机构通过允许工人通过工作单进行远程收集资产信息,实现生产力的提高。检查是在现场完成的,结果被直接输入到系统中用于实时更新的维护要求和预定的修理。因而工人不必再作旅行来回办公室将信息输入到一台台式电脑节省时间。
当下是人人贡献,人人共享数据和交易数据的时代,实时数据和全面数据给了管理层有机会实现真实数据的世间。所有工人收到关键决策的实时更新。用数字说话,因为数字式显性的看得见的而且可以测评、比较,于是各种参数、指标纷至沓来,再根据这些参数、指标去给管理流程定制标准。
08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通过对核心政府公共服务设备资产的平台化管理,我们可以实现核心设备从需求阶段,设计建造阶段,维护维修阶段,一直到处理、处置阶段的不同状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了解设备状况,确定是否有闲置设备可用,减少重复采购。
分析设备利用率情况,减少不必要采购。
提供各品牌同类设备比较分析数据,为设备设计过程提供大数据管理基础。
查询建造选择比较分析数据,包括供应商服务及时率、完成率、供应商评价等数据,为决策提供公共服务供应商以及合作模式的管理数据基础。
完整的设备维修维护记录,提高设备租赁、转让价值。
09提高国民对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
以城市公共资产结构为入口,实现设备在最基本的结构上附加本地定制化的一物一标,进行归纳筛选与报表统计。并且建立功能位置与相应的设备为一对一连接关系,同时监控设备本身与该功能位置的状态变化。
利用云计算平台,实现系统“小而美”,把所有管理的共性功能和服务集聚成平台,利用平台便利性提升资讯处理效率,让用户更专注分析资讯背后所隐藏的讯息,从被动性维护转换成主动性维护,提升设备和运行设备的可靠性。
机构工作人员需要能够为每种类型的资产更加密切地监测服务水平,以及这些服务的成本。EAM软件可以对现在和未来的维护活动提供提供更大的可视性。这种洞察力使各机构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更好地跟踪和管理资产,从而实现一个机构最重要资产,以及维修和更换的推荐水平的数字档案。对每个人来讲,目标设备的维修决策过程变得非常清晰和明确。机构能够更好地证明和解释资产管理重点,同时确保更多的战略决策和工作场所协作。
像电梯盖板的螺丝没有安装,按照以往的管理模式,可能需要几天才能发现,原因一是在于我们的管理还是处在被动性维护的思维模式。
《资治通鉴·汉记》中说: “明者销祸于未萌。”意谓聪明人总是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打得一拳开, 免得百拳来”, 这是毛主席当年是为抗美援朝说的一句话, 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赢得了多年的和平环境。主动式的管理思想在于它注重分享,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分析运行趋势并找出那些潜在事件,与以“明天会比今天好一点点”的改善思维来不断提升的传统思维相比,无论是成本结构还是质量和效率,主动式都显得更具优势。所以, “未雨绸缪”式的工作我们“从做足一百分为底线开始。”
二是设施与管理人,管理人之间信息传递缓慢,只有某些风险显性化之后,比如出现重大事故之后,重要的隐患信息才在管理人之间进行传递。在过往的10年中,我们所经历的重大天灾人祸,从绝对数量与前几十年没有明显的差异,就是应为911事件后,人们对重要的隐患信息,防范风险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加。
事实上,要解决服务的质量与速度问题,就需要把所有管理的共性功能和服务集聚成平台,对现在和未来的维护活动提供更大的可视性,提升资讯传递和处理效率,形成维修和更换的数字档案,让运营维护的决策过程变得清晰和明确。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依靠大数据平台与专业运营团队支撑的公共服务资产管理平台,会让“指责”变为“参与”,让每一市民都有能力成为城市公共设施检测员;会让“运动”变为“机制”,让更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我们看到之前就得到了妥善处理。未来托起我们安全的生活的一定是科学的管理与科技的创新。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与我们的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健康安全运行息息相关,两者为命运共同体。城市的健康运转离不开所有公共设施的协同配合以及良性运转。这些公共设施包括: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通讯、交通、市政、环卫、应急防灾等,涉及整座城市的市政规划、能源利用、交通运输、产业结构、教育健康、经济金融、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随着城市结构、功能的日趋复杂,传统的公共设施管理方式已经日益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的管理需求了。
我们城市生活的很多环境都在依靠国家对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而得以实现。公共基础设施老化给我城市智慧化发展带来各种挑战。随着大规模的公共设施新建,老化的城市公共设施和逐步老化的公共资产正在吞噬大量的有限能源,增加城市由于公共设施而引发的危机,使提供基本服务和消费品的成本增加,为保持竞争力,因老化的基础设施而迫使企业迁往异地引发了高额的成本。如果没有必要的投入,可以会产生更具破坏性的经济影响。
结束语
公共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是实现和落地智慧城市有效的必经之路。通过,借助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公共服务”,实现对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全数字化与社会公共服务信息融合,参照国际上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城市现状和中国国情,对城市公共设施资产全面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将改善并实现公关服务运营,管理,维护和客户服务的能力提升,逐步实现智慧城市的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