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银行安全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高新兴科技集团旗下讯美科技产品方案中心产品企划总监简勇
我国各大银行机构通过多年的建设,以省级分行(部分股份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是以总行为单位)实现了视频、报警、门禁、语音对讲为一体的视频监控大联网系统,系统规模从接入路数来判定,单体系统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路以上,基本实现了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语音对讲集中管控。具有监控设施集约化管理、业务操作实施非现场监管、报警信号汇集接收及处置、金库安全管理、各种应急预案管理、自助设备安全管理、流媒体服务功能、电子地图功能、用户权限的管理、系统日志管理功能。它不仅是安全保卫部门防范风险、抵御犯罪的可靠手段,也是相关业务部门加强自律监管的工具,构建了“机器+制度”的自动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创新了监管手段,提高了管控能力,实现内控管理从事后监督向实时监管转变。
视频监控大联网系统建立后,实现了远程指挥调度、非现场检查监督管理功能,推进内控合规性操作管理手段创新,减少了专、兼职守库人员,在以下四个方面对银行的业务有显著的提高。
一是提高了金库安全管理能力。利用系统实时监督功能,对金库门等重点部位,进出金库、款箱交接等重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让管理人员拥有“千里眼、顺风耳”,有效防控了风险。
二是提高了营业网点和自助银行的管控能力。系统将柜员操作、防尾随互锁安全门、款包交接、夜间自助银行人员滞留、银行自助设备防砸防撬等作为实时监控的重点,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操作行为,处置异常情况,确保了营业网点和自助银行的安全,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风险。
三是提高了管理效率。通过视频监控大联网系统,兼顾业务部门内控管理需求,运营管理、财务会计、个人金融、电子银行、内控合规等部门可利用网络监控进行非现场业务监督检查,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督导。
四是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建立视频监控中心后,各级行领导和有关部门通过电子地图查看和调阅网点的音频、视频图像和情况,实现与网点的语音对讲。在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大联网系统进行非现场指挥和决策。
一、 应用现状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随着对系统的应用越来越熟悉,我们发现系统上述四个方面的优点,也存在以下一些薄弱环节。
1. 风险事件的主动预警功能不足、实时发现能力不强
系统对案件或风险事件的主动预警功能依然不足,实时发现能力不强,而只能等风险和问题实际发生后再作善后处理,这使得我们的安保管理工作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从这两年接触到的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处置不及时的案件,主要是由于前端探头没有有效探测、报警主机安装或配置不规范、网络异常、服务器软件异常、视频报警联动配置异常等因素导致报警无法正常上报;或由于一些探测器安装不合理,使用地点或时段不合理,导致频繁发生无效报警,降低了值班人员的警觉性。那么如何及时有效的发现异常,积极保障整个报警链路的稳定畅通,减少无效报警,提高整个报警子系统的可用性,并预防异常的发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 系统对人力有较高依赖性
系统对人力有着较高的依赖性。目前通过系统发现现场诸如ATM破坏、广告粘贴、储户物品遗失、自助银行抢劫、纵火、漏水、异常滞留的大部分案件都是依靠监控中心的值守人员通过视频巡检时发现。如果按监控中心十五块电视墙屏幕,同时上墙路数30秒或1分钟切换一次,每次有60路视频,那么每天观察的视频平均在十万路上下,这种视频巡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值班人员高度关注视频的内容,对于一些视频接入路数较多的营业部,在这样一种高强度的人工巡检模式下,人的生理和心理均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在风险识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上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3. 对设施设备的管理的还显得薄弱
系统对安防设施设备的管理的还显得薄弱,比如视频、报警、门禁、对讲设备的类型、品牌、型号等信息还无法通过系统自动获取,不能对前端设备、后台服务器故障进行统计也给整个系统的管理造成一定困难。设备的问题排查和维护,系统也没有提供记录和追踪的工具。
4. 系统对银行安全保卫业务管理监督工作缺乏有力支撑
系统对各银行的安全保卫业务管理监督工作缺乏有力支撑。各大银行为全面提升各自的安全保卫基础管理水平,都出台了针对保卫业务单元都出台了安全保卫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来实现各营业机构的“物防达标、技防达标、人防达标”管理工作制度。目前这一工作在有序进行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苦于物防、技防、人防数据收集困难,目前只能采用一年一考评的方式收集数据,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人工统计,考核周期长,数据可信度较低,改进与跟踪困难,是目前的困境。
二、 未来的发展方向
1. 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实时发现能力
为解决主要案件或风险事件的主动预警功能不足,实时发现能力不强的问题,需要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处置:
1、较长时间都没有报警,
2、报警设备与系统的通讯不稳定,时断时续
3、频繁的无效报警
对于较长时间都没有报警的设备,有可能是在报警链路上出现了故障。通过周期性统计未触发过报警的主机和探头就能找到可能的风险点。同时,考虑到保卫条线绩效考核的要求“营业网点安全员每月按操作说明书对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进行全面的操作功能检查及调校”,因此在正常情况下,网点重要的报警探头至少在一段时间都会被触发一次。由此可以认为如果没有定期收到操作说明书上规定的报警信号,那么这个网点的重要探头应该要进行排查测试,以降低风险。
对于报警设备与系统的通讯不稳定的情况,系统应该统计报警设备的“健康状况”,比如100次连接有98次连接上,那么报警设备的健康度就是98%,通过定义健康度的不同级别(红橙黄绿蓝),就能直观的找到健康状况不佳的设备进行排查。
对于一直频繁的报警的设备,通过统计报警次数,将超过平均报警次数标准差的三倍(3sigma)的设备标出,视为健康状况不佳的设备进行排查。
系统通过类似以上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对存在报警漏报或漏处理风险的网点及报警设备进行排查,从而降低风险,提高了实时发现能力。
2. 通过智能分析提高预警能力降低对人员的依赖
为减少对人员的依赖,可以逐步增加智能分析设备或软件来提高对ATM破坏、广告粘贴、储户物品遗留、自助银行抢劫、纵火、漏水、异常滞留的预警能力,提高值班人员发现异常的能力,减轻值班的压力。目前已有一部分智能分析设备可以实现遗留物、广告粘贴、人员蒙面、戴帽、人员倒地、异常滞留等功能,但还有部分功能的准确率还不太稳定,会受摄像机清晰度、环境光线的影响。随着两年智能分析设备成熟度越来越高,已经有部分行采用了智能分析设备,逐步摸索智能分析设备的应用模式。建议可以在一些行试点使用,探索提高预警能力方法。同时,系统应该对智能分析设备的试点使用提供分析工具,帮助银行评估智能分析设备的准确率,从而判断是真正提高预警的效率,减轻值班压力,还是反之。
3. 通过完善设备管理以及问题跟踪系统改善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通过完善的设备管理功能,将可以跟踪统计各种安防设备包括视频主机、门禁主机、报警主机和IP对讲主机的类型、品牌、型号及数量,并提供各种设备的健康度信息。对于通过数据分析或其他渠道获知的设备问题、安全管理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跟踪系统,确保问题被记录下来,并得到跟踪和最终解决。
4. 建设安全保卫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为银行安全保卫业务管理监督提供有效支撑
银行现有管理模式下,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制度和管理手段的落实比较依赖于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能力,管理手段多停留在制度与通知、现场检查等传统手段上,这种管理手段显得单一、被动、反应慢,其管理导向是放在事后,通过调查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然后修正管理制度,这种以结果型、经验型为导向的安全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形势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
另外,目前银行保卫部门的工作主要是由上级行部署,下级行落实后形成纸质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其业务工作记录和管理手段比较依赖于各种纸质工作登记簿并通过手工填写方式,对保卫工作的现场检查也是通过调阅纸质的登记簿方式进行。现有登记簿存在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1、登记薄种类繁杂,存在重复记录现象,记录的真实性、规范性不足。
2、查询调阅不方便,需要到现场进行检查,监督检查难度大。
3、记录不能全面反映业务过程的准确性、业务流程的合规性以及信息的时效性。
因此这种方式很难达到业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难以保障“安全管理”工作得以较好的贯彻与执行。应通过建设相应的安全保卫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工作目标以及日常工作记录在系统中,对于执行的情况及时反馈,并与目标进行对比,找到差距和问题,通过整改或管理流程调整,快速跟进,才能不断进行过程改进,将结果管理引向过程管理。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视频监控大联网系统经过一段使用,已经从最初的视频、报警、门禁的集中监管,应急预案管理、电子地图功能、用户权限的管理、系统日志管理功能逐步拓展到提供异地集中守库、非现场监管、网点预览客户端、自助银行加钞排班管理、公共平台视频接口等功能。然而随着业务不断发展,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薄弱环节,如预警能力不足、实时发现风险事件的能力不强、对值班人员的压力偏大。对此,我们下一步我行还需进一步展开论证分析,结合我行当前安保业务管理的相关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平台的功能,让视频联网系统为银行安保业务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支撑。同时,还需要积极建设安全保卫综合业务系统,通过科技手段为安全管理、专项治理提供一个过程管理的支撑平台,顺应银行保卫业务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新系统平台的功能,更好地为银行保卫业务提供更有效的应用服务支撑,为全行的改革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