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入口——小米的策略
对于雷军而言,聚焦现有业务之外的拓展,是小米不断引领智能硬件发展的动力。但从本质上看,小米的核心策略仍然不外乎一个——抢占未来智能生活领域里的数据入口和平台。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小米的每次策略发展方向都牢牢把握着时代的脉搏。
但无论是产品层面的应用技术,还是基础的底层技术,对于小米目前而言都是硬伤,那么摆在小米面前的路,除了复制之前的轻资产运营策略,就只剩下大资金收购顶尖技术公司。但从过往小米的发展以及近期的资讯而言,小米选择轻资产运营的方式可能会更大一些。
机器人行业易攻难守 贴牌只是短期利益
选择轻资产运营,贴牌就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相对于收购,这样的方式可以降低风险,同时也适合互联网一贯的思维方式,但对于机器人制造业而言,能否玩得转呢?答案其实也可以拿事实来说话,从红米、空气净化器等售后问题不断被人曝光之后,无疑显露出仅仅靠贴牌而非并购的方式建设的生态圈,缺乏防护厚度。
制造业需要的是深耕,互联网行业更关注的是潮流,机器人行业并不是仅仅靠快便能抢占,其内在的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积累。如果仅仅依赖价格,那么用户的粘性是脆弱的,只有技术才是真正提高用户黏着度的根本。
换句话来说,如果人工智能是未来的趋势,那么仅仅依赖“拿来主义”,与领先开发商合作获得使用授权,利用规模效应从上下游供应商以及代工企业处拿到实惠,从而取得成本优势,只能属于短期利益。
安防,路在何方?
回到本行中来,上述以小米为例,一是看到安防行业正在复制互联网模式,二是价格战在行业中肆虐,深有感触。如果人工智能已经被确认成为下个时代的标志,智能的概念延伸后,离不开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存储、安全保护,但如果不断扩充自身产品的生态圈的宽度而不重视长度,将仅仅是进入,至于盈利恐怕很难。只有现在深耕技术(应用技术或底层技术),攻守兼备,才能在未来有话语权。
当然如果仅仅满足于短期利益,那么复制小米的策略确实是快速盈利方式,前提是你要有与互联网企业抢占市场的影响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