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2015年GDP增速定为7%左右。由去年的7.4%到今年的7%,哪些变量促成这个目标出炉?宁吉喆说,7%的增速考虑到充分就业、收入增长、生态环保,是有就业、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速。从去年情况来看,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新增就业数量扩大了,因此7%的经济增速是考虑到“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当然,增速过低肯定对经济有影响。”不过,报告提出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改革开放、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等措施,强改革、更开放、硬措施,对实现7%的目标是充满信心。
昨日上午9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是李克强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首份“述职报告”,像去年一样带有强烈“李氏风格”,今年的报告也更具“互联网思维”。
阅读报告,“新”是一大感受,首次写入不少新提法。“与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不同,今年的报告起草不仅依靠官员、智库,利用大数据,而且首次与来自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六个国家的海外专家座谈。”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宁吉喆透露,报告起草后经历四五十次修改,而意见最多的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发展部分。
首次与外国专家座谈
宁吉喆介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在方式上有所创新,运用智库、专家库提供支撑,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方法和手段,找内容、找数据、找词语。报告起草过程中参考多方意见,包括专家、智库等专门机构以及中央、地方官员等。为了更“接地气”,在北京参加学习培训的地市、县委书记也为起草提供意见。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在征求海外专家意见方面,起草组一改往常方式,首次由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外专局联合举行专场座谈会,来自比利时、德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6个国家的专家参与共同讨论相关事宜。
今年报告起草首次引入网友意见,中国政府网联合数家网站发起“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的建言活动,把意见、建议转给起草组。报告起草去年夏天开始,此后经过长达半年反复研究、分析与修改,由总理主持修改、定稿。宁吉喆透露,在全社会收集的意见、建议(包括海外)共有4万多条,经筛选整理1000多条,其中直接吸收至少有几十条。
形式与内容均有创新
宁吉喆认为,与往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一个突出特点是结构框架、形式有所创新。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今年报告则分六大部分,前两部分跟去年一样,后面的重点任务部分,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四个部分分别来讲,“这是形式上、结构上的不同。形式是反映内容的,形式的创新是为了内容的创新。”
在内容上,今年报告更突出改革开放,更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突出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包括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创新、生态环保等。“形式上不同反映内容充实、创新,这种形式、内容的创新都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宁吉喆说。
经济方面内容改动最大
宁吉喆说,报告起草后经历数十次修改,意见最多的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发展部分。之所以经济相关内容意见最多、改动最大,一个原因是这部分内容开始较早,开始的依据是去年前三季度经济情况,后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入第四季度数据。另一方面,经济是一切的基础,自然受到关注更多。
关于7%的G D P增速目标,宁吉喆透露有很多建议提出不用“目标”这个词,改为“指标”,因为经济增速是预期性指标,要靠客观完成、政府通过制定实施政策引导市场社会主体实现的。但鉴于大家的共识,如果不用“目标”,担心大家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