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D电影,到3D电视,再到我们的3D指纹考勤机,似乎3D的概念已经开始遍布我们各个角落当中,而如今,3D技术再一次迈向了人脸识别的应用,而对于这一次3D的再拓展来说,它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是完善?还是纠结?
人脸识别跨越3D应用
若要实现生物识别门禁,那么就要做到一步到位。指纹识别更适用于考勤中,作为门禁系统采用人脸识别能够更好地辨认真伪,做到安全第一。3D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一个人的脸,独特的几何形状生物特征可以很容易地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当与"活体"人脸面部特征做比对时,如数据准确无误将接受控制。3D人脸识别速度快、准确性高,采用非接触式识别,也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满足门禁访问控制系统的需求。
截止目前,单位人脸识别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应用程序中很少与该识别技术相结合。捕捉和存储三维模板比二维技术更复杂,也是对比众多生物识别技术花费成本更好的应用,但仍然被列为一个真正可行的程序待开发。
业内专家认为,3D识别可真正做到访问控制一对一,特别是结合监控录像做取证应用,有着不小的优势。
人脸识别的3D之路
在指纹识别中,3D技术的引入将识别的水平引入了更深的层次。由表皮向皮下的识别也大大的提升了设备的识别效率与安全性。而对于人脸识别来说,它的研发方向则是以3D的角度去基于一个正常的人脸,然后将人脸的特征以几何的形式存入一个数据库当中。而当真正的人脸进入系统进行对比时,3D数据将会对实际样本进行全方位的匹配,从而降低误判事件的发生。
如果从理论上来看,3D识别在验证中可能在识别速度上,会比一些普通的人脸考勤机稍有降低。然而从整体的效果上来看,这种一对一形式的多方面对比也更能从技术上提升设备识别的准确率,从而提升3D人脸识别设备独立工作的效率水平。
可以说,3D技术对于人脸识别的引入将验证过程变得更加立体也更加全面,那么在实践应用中,3D识别是否能够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呢?
3D人脸识别的纠结之处
以上从前端技术的角度分析了人脸识别应用的巨大收益,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安全的收获。可是,也正是基于前端的这种技术上的突破,也够周边的功能协调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首先是一些存储上的困境。当3D技术应用于这种图形的拼合时,其所制造的数据量以及计算量将会非常的庞大,甚至要远远超出单纯同角度照片积累的数倍,因此,这对于数据的存储还是计算等需求,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对于一些传统的识别方式,恐怕也要经历着更为艰巨的革新。
再者,就是对于信息抓取的难度。在对于数据的采集与识别中,我们几乎无法控制周边环境的一个变化。然而,在经历了拼合与环境的差异之后,识别设备还能否完好而且顺利的对新环境下的人物头像进行对比,并且剔除周边无效环境的影响,也都是对设备一个非常庞大的考验。而对于人脸识别普遍面对的难题-- 面向变化的问题,3D识别也并非能够迅速的拿出什么有效的办法。
而仅从这两个方面来看,3D识别的普及同样面临不小的难度。
3D人脸识别是否炒作大于实际?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3D人脸识别的出现给我们的识别效率带来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它由此所让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并非可以轻易的忽略。如果这么对比的话,3D识别的应用也着实不是一件轻松事。
其实面对人脸识别,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有着比指纹更加便利,更高效的识别效率,然而它的最大困境还在于对脸部特征变化的无奈。而3D技术的应用只是更进一步强化它的优势,却没有更多初级它的不足,从这个角度看来,3D人脸识别的定位更似一个加强版的普通人脸识别。但是它加强的代价却同是全方位的。
对于3D人脸识别,它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生物识别应用的重要突破。可是这种突破在应用中,却又显出了更多的"单向"意味。因此,这也限制了3D识别在应用中的进一步发挥。对于用户来说,这着实是一个提升安全系数、甚至是提升自信心的重要设备,可是如果将其定位于一种跨时代的创新工具,从今天的需求来看恐怕着实有些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