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轨交装备企业获悉:今年以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持续了去年火热的势头,原计划在今年初进行的动车组招标预计也将在下半年得到落实。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第二届综合铁道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年初至现在还没有新项目开工,铁路建设的资金严重紧张,主要原因是去年城际铁路主导权下放到地方后,地方在投资资金筹措方面普遍存在压力。
据了解,今年计划新开工的铁路项目有38项。部分地方已经开始积极寻找资金。例如江西省和安徽省已经成立了地方铁路投资基金,江西省首期50亿的资金已募集到位。而四川省也出台了文件,拟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及经营权。
但下半年这一局面有望获得扭转。宏观经济研究人士认为,下半年国内政策重心将相对偏稳,投资重心预计将放在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棚户区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项目上。
“今年上半年,国内城市轨交市场十分活跃。”昨天,中国北车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长春、上海、武汉、成都、深圳、广州、大连、沈阳等地在上半年先后举行了城轨车辆的招标,南北双车也因此包揽了这个大市场。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北车下属长客股份公司和大连机车公司取得了7个城市9条城轨线路共计56.58亿元的车辆订单;而中国南车浦镇公司、四方股份和株机公司获得了4个城市4条线路共计37.37亿元的车辆订单。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获批,在交通领域投资规模仅限于铁路和公路,市场空间巨大。未来数年,南北双车仍将和国内多个城市轨交运营方保持密切接触,不排除将突破供应商的身份,向地铁项目总承包商方向拓展。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10条指导意见中,关于“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方面明确了要增强资金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重点在建续建工程和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支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铁路投资行业人士预计,在国务院政策鼓励下,下半年铁路投资市场情况应该会好于上半年。
从微观变化来看,近日,永贵电器一则关于动车组连接器中标的公告称,其已成为中国南车旗下子公司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采购项目的中标人,中标价达1895万元,而年内该公司动车组订单总金额已达到2579万元。据车辆总装企业人士介绍,随着国内高铁“四纵四横”骨架网成型,城际铁路网对动车组需求远超外界预计,似乎对未来3年的动车组需求充满了信心。[nextpage]
通过对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交通部《道路交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项政策的解读以及对行业细分领域的分析,预计以下几个方向将是未来的投资热点。
1、交警综合管理平台
十一五以来,智能交通基础建设达到一定规模,为智能交通结构优化、网络衔接和管理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2011年底起公安部开始着手“全国联网、数据共享”的工作,如今已经完成全国各级平台数据的联网,对省、市、县各级交通数据的管理要求提高,由此将带动不同平台融合、信息传递、标准统一等多方面的发展。对于拥有“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优势的企业,以“违法数据外挂”等系统帮助县、市交通管理部门提高业绩,将是占据市场的契机。
2、智能公交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对小汽车的需求暴增,国家也将汽车产业作为重点行业发展。伴随着汽车产业对国家经济的拉动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一系列矛盾:机动车数量高速增加与城市道路增长落后的矛盾以及“小汽车优先”与通行能量低的矛盾。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强公共交通建设。2012年10月底,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第一批15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名单,要求5年左右时间达到“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目标,市民出行明显快速化,城市交通拥堵明显缓解。在政策引导下,相关城市加快了智能公交的规划和建设,道路优先权也在朝公共交通倾斜,以武汉为例:2012年底出台了《武汉“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行动方案》,目标到2013年底,市民出行明显快速化,城市交通拥堵明显缓解,公交占全部出行方式(不含步行)的比例达到40%以上,智能公交迎来发展良机。BRT、公交专用道非法占道抓拍、公交车辆乘客人数统计、便民公交出行APP软件等方向将成为市场热点。
3、行人闯红灯系统
从去年底起,“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受到社会热议,交通执法部门也开始对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加强管理。自今年3月起,南京、无锡、北京等多地已经采取交警现场执法方式,劝阻、处罚闯红灯的行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许多行人不听劝告,在没有交警执法的地方依然我行我素,如同国外对中国的评价一样,“中国还是道路交通的新手,也许他们还不太适应”。交警的人力有限,不可能覆盖所有过街路口,这样通过人力监督、监管的方式必定不能长久。因此通过电子系统记录、处罚行人违章拥有了社会需求,包含行人检测、劝导、处罚,甚至与个人信用系统相挂钩的管理系统,将成为智能交通行业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随着电商市场的崛起,购物、缴费、物流等业务都能实现足不出户一键完成。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城市的生产、生活模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城市的智慧化已经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发展潮流。
网罗有关智慧城市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应具备欧洲大中城市的六个指标,即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业、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六个方面。在我国,建设智慧城市,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已渗透和融合到管理和服务各个领域,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系统的通行效率、运行质量、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智慧交通新模式成为了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交通发展
智慧交通是以智慧的理念,辩证的思维,使用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它是在数字交通和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级阶段的交通模式,是一种先进的交通发展模式的变革。
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完善,智慧交通顺势发展。
◇青岛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渗透进入物流行业,以及物流市场发展要求企业加速内部信息周转,专供物流企业、货运站发布物流供求信息的平台开始出现,山东省青岛市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扩展了业务、壮大了规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目前,全市近80%的大型物流企业实现了内部联网,海尔、青岛港、远洋大亚等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物流信息系统,使供应、生产、销售环节衔接紧密,物流效率和管理质量显著提高,有力支撑了企业转型发展。
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面,青岛计划立足于整个山东半岛,在功能和服务上进一步延伸,建设能够支持海、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联网互通,并融合中小企业的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信息平台,逐步迈向增值型服务。到2015年,实现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1%以上。[nextpage]
◇浙江“智慧高速”项目一期建成投入试运行
从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获悉,“智慧高速”项目一期建成投入试运行。
目前“智慧高速”初步实现了高速公路部分运行数据采集、GIS信息服务展示、协同指挥调度、部分信息资源共享、公众出行服务5大功能。
在政策大力扶持、资金大量投入的大背景下,智慧交通与车联网产业链上的企业积极布局这一新兴产业。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着智慧交通发展。
智慧交通成关键因素2015年投资预计可达1500亿
智能交通行业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并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正在迎来加速发展阶段,行业年均成长将达到30%~40%。
而智能交通的核心,在于解决城市道路拥堵和出行安全问题,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分析认为,拥堵的核心在于城市通行能力增长有限(3%~5%)而需求增长过快(10%~15%);交通事故的核心在于出行者和驾驶者素质的提高跟不上城市化和机动车发展的进度。在传统手段无能为力或性价比过低时,智能交通迅速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关键因素。
政府资金大量投入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据统计,2003-2011年中国在交通运输业的财政支出8年增长了2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50%。其中在智能交通系统上的投资额从2006年的182亿增长到2010年的481亿,到2015年预计达1500亿。
智慧交通迎来哪些商机?
从发展阶段角度,我国目前仍处于智能交通的初级阶段,需求主要来自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交通监控系统和集成交通指挥平台在这一阶段迎来需求的爆发和行业的快速增长。
从行业格局角度,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偏“硬”偏“散”。规模来看,美国、日本的智能交通行业收入分别达到1118亿和377亿美元,而我国不到380亿人民币。格局来看,海外较为集中,项目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占60%~80%市场份额;我国仍以硬件投入为主,占比达到80%以上,并且非常分散,龙头企业整体份额低于1/4。
从成长空间角度,预计十二五期间保持35%的增长,2015年后迎来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阶段。预计2015年市场规纳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和传感技术的完善,智能交通将开始向车路协作系统和出行者服务系统转型,并成为催生和带动物联网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