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市场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技术如何?服务怎样?口碑响不响......都是关乎制造商在项目暗战中取胜的基本筹码。那么,孰重孰轻呢?
“在模拟迅速转到IT过程中,很多国产品牌进入IP竞争之中,像海康、大华等国内视频监控寡头很快‘杀进’这块市场。”施耐德张亚楠说道,“我们明显感受到这块竞争的激烈性。”
国产品牌技术的不断成熟,制造商产品之间的差异化缩小,新一轮的竞争或将由技术转向服务。
在采访中,重庆富伦麦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田谈到,他们合作比较多的还是海康、大华等几家传统视频监控厂商。每家的设备都会有一定的特色,但是其实从技术本身来说,差异性不是特别大。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是在技术层面,而是另外两个方面:一是本地化服务能力如何,采用它的产品,它对产品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零部件更换,能不能及时到位,能不能及时响应;二是涉及集成商与厂商在商务方面的一些权衡,集成商在价格、账期等方面会有更多的考虑。”
因为现在绝大多数招标书都会规定:“在质保期内如有设备或部件发生故障而供应商不能在约定的响应时间内上门解决问题,则采购人有权委托其他公司维修并在履约保证金中扣除相关维修费用及所造成其他的损失费用。”
售后服务已经成为承建方产品选型考量的主要指标。
“一般来讲,厂商在配合上都比较密切。大华和我们合作得不错,主要是在售后服务和技术响应方面。”富伦麦柯王田还补充道。
中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宁则表示,接触较多的视频品牌是英飞拓。因为英飞拓拥有较为齐全的产品体系,可以满足不同场景和业务的需求,售后服务也不错。
几家欢喜几家忧,尽管不少主流品牌倍受集成商和工程商嘉爱,但也有一些制造商饱受“售后网点少、售后服务不到位”的质疑。
“在智能交通领域,曾跟一家韩国产品公司的合作比较印象深刻,其产品性能还可以,但是由于是境外公司,其在国内只有办事处,服务能力跟不上,所以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涛还建议,在类似智能交通一类的大型项目上尽量考虑售后较好的产品,对承建商和用户都比较便利。
不少国际厂商也在着力“本土化”战略,使出浑身解数恶补“售后”功课。据施耐德张亚楠透露,施耐德电气旗下品牌派尔高在智能交通的未来布局:一方面是产品方面不断改进,满足市场需求,应对变化,推出适合市场的产品,作为国际品牌也有责任提升产品的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另外,售后服务也是在不断国内多发展一些服务商,采用把一些代理商,发展成为服务响应平台,拓展服务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推荐阅读:
城市道路交通视频设备商 抢占先机新游戏规则
智能交通市场资本做后盾 越开放越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