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发改委总计批复了超过24个机场的新建、改扩建工程。在地域分布上,新建机场集中在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西部省份以及黑龙江等东北省份,扩建机场集中在武汉、南宁、重庆、哈尔滨、海口、宁波等省会、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
目前国内机场的建设资金由民航局划拨、地方政府出资、机场自筹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直接投资,也包括平台公司贷款、企业投资,后两者可以归入“自筹”部分。综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公开信息,这些机场所需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大关,在众多行业人士看来,2013年可谓是“机场年”。
安防建设因地而异
一方面是马不停歇的新建和扩建,另一方面又是机场的盈利难——据民航局数据显示,2011年180个运输机场中的130多个均处于亏损状态。全国七成机场亏损和部分地方政府对新建机场配套保障投入的不足,不免让行业内人士为机场的加速扩张心生担忧。而作为目前最为便捷高端的出行方式,人们对于飞行的安全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显然因规模、盈利状况等不同情况,机场在安防建设及改造上难免存在一些差异。
据了解,目前国内198个机场大体可分为三大阵营。年吞吐量千万以上的机场自身经营状况良好,盈利空间充足,可依靠自身盈利完成安防改造。正如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副总经理吕海峰所介绍:“首都机场在奥运、建国60周年大庆契机的促进下,资金充足,安防的硬件建设已相当完善。而近来每年还有一到两亿的安防后续资金投入。”
其次年吞吐量一千以下二百以上的中型机场,升级改造更多的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补贴,也包括部分国家补贴;而年吞吐量二百以下的小型机场则基本依靠国家补贴。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机场面临的挑战是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权衡,成本的考虑比较大。
因此,尽管机场的安全等级设置要求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对安防设备合系统的细节要求非常严苛,但在资金压力下,加之国内品牌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本地服务上的优势,中小型机场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国内品牌。泰科安防设备亚太区产品经理沈涛坦言:“在中国的机场市场中,外资品牌的目光大多聚焦在大型、国际机场上,竞争比较激烈。”在机场安防市场上,传统的优势企业除了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机场业务上的优势,保持高质量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应对进一步激烈的价格竞争。
资金的压力不仅体现于产品的品牌差别,在运营过程中,对减少安防设备的能源消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场安防正在逐步引入节能环保的概念。而对于安防行业来说,节能减排很大程度体现在降低产品和体系本身的功耗上,所以采用低功耗产品及应用自动化控制产生节能效益也越来越为机场用户所关注。
资金的充足与否影响着机场安防的产品选择,资金的具体来源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场安防的建设方向。“资金来源较依赖于民航局划拨的,民航业务指导性更强;机场运营方自筹的,更多的看重系统效益。”英格索兰安防技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中心经理陈大恩谈到。
现状:建设过程多处剥离
对于不同规模的机场来说,若能在产品品牌及系统上找到合理的搭配,以机场的行业地位,都应该有良好的系统效益,但现实并非如此。“重硬轻软,系统效益薄弱”是众多行业人士对机场安防的看法。
究其原因,首先是建设方与使用方二者剥离的现状。目前机场安防建设的话语权并非掌握在机场运营管理者的手中,尤其是新建机场的安防建设,民航局居于主导地位。而作为统领角色的民航局,多是从监管角度出发,要求机场设置视频监控、门禁、周界、防盗报警系统,至于安防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联动、如何配合,统领者的民航局显然无法有深入的体会。
而后来到机场安防的主要角色——厂商。在厂商纷纷提出行业解决方案的今天,厂商若能深入机场业务,深层次的提出配套的解决方案,也能提升机场安防系统效益。但厂商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上,多只是宣传自己的产品,难以跳出利益圈子,全局看待系统整体发展。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副总经理吕海峰谈到:“厂家更多的是提供维保,而如何让厂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让厂家帮助用户调整和完善,在这方面上厂家和用户双方的契合度并不高。”
超脱一己之见的厂商难寻,要达到良好的集成效益,还是需要站在第三方立场,具备优秀的设计研发力量的集成角色。但谈到机场,众人想起的大多是几个精于机场业务的厂家,而集成商的角色在机场领域中并不为人所熟悉。笔者梳理机场安防建设流程时发现,机场的安防系统设计基本由设计院完成,集成商在机场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工程商的角色。而设计院在弱电安防这块不太深入,因此基于机场实际运营中的人流变化、突发事件等问题,安防系统要如何加以配合设置,设计院能力有所不及。
建设方与使用方不同、厂商与用户不对接、设计院与用户不熟悉,机场安防建设过程中多处剥离,因此尽管机场位于安防高端,却未能有良好的系统效益。
紧扣运营管控,深度调整
机场安防本身的系统效益未能很好的发挥,对于安防系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2008年国家出台《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标准(MH/T 7003-95)》,年客流量100万以上的机场都要在周界加入入侵报警技术,现在可说是所有机场都要求采用先进的报警系统。视频监控也要求越来越大的密度,甚至是全覆盖,网络监控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机场开始逐步采用数字化的IP网络结构。此外近来无论是新建还是扩建项目的机场,面积都非常大。比如昆明T3项目50万平米、深圳40万平米、重庆50万平米。基础设施结构庞大相应的也要求设置大规模的安防系统。种种变化之下,安防系统的整体效益问题亦越来越突出。
与机场运营紧密结合
所谓安防的整体效益,对于机场运营方来说,关注的是安防系统怎样能够更好地保证机场的正常运行。“泰科有为机场专门定制的机场软件版本。针对机场运营,门禁的逻辑设置已经跟机场的管理应用相结合,包括读卡器的权限设置,包括针对关口通行特点的门禁设置。” 泰科安防设备亚太区产品经理沈涛指出。其实对于机场这一特殊环境来说,定制化的需求无处不在,厂家要在机场业务上获得长足发展,都必须思考产品要如何能够更好的与机场的运营相结合。
“机场的运营管理者希望安防系统可以针对具体的事件,如周界有人闯入等,安防管理者一可以得到报警信息,二得知报警的具体位置,三可分析是否为真实的报警,四可以对事件进行后续跟踪或处理。” 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解决方案经理机场石化行业垂直市场经理张泳指出,“机场运营管理者是基于一个事件去考虑安防的设备、子系统以及集成平台应该如何去构建和运行。”
未来哪些技术能够在机场安防中获得青睐,亦要看其是否能够找到和机场业务结合的契机。据了解智能分析在机场安防中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未能广泛投入实际应用,目前在人脸识别、人流统计方面有初步的应用。
近年来,各机场已经普遍采用数字化技术,当数字化以后,机场解决方案或成典型的物联网系统。据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副总经理吕海峰介绍:“民航局、公安局提出新一代物联网的机场安防发展方向。弱电安防技术把感应器和网络连在一起形成物联网。前端通过红外、指纹等各种传感器感知前端信息,监控系统的前端摄像头拾取相应的音视频,包括门禁、防盗报警等,还原成整个视频、图像、信号,通过智能化软件控制平台在后台进行整合。从更多的维度感应前端流程的变化,比如温度、湿度、人群、压力、体感等信号都可感知,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机场安防系统可说是加载在运营流程的管控系统之中,根据物流发展而来的物联网,对于机场的运行效率来说大有卑益。
整合安防统一平台
“目前国内机场在弱电安防上应该都是在摸索中,没有明确的统一模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副总经理吕海峰进一步分析到,“国内机场硬件关注的比较多,软件也在升级,但软件、硬件与人如何结合并不完善。管理上的不完善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和供应商的接洽,通过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实现我们的管理需求,这里有管理的制度,也需要相关配套的软硬件。”
据英格索兰安防技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中心经理陈大恩介绍:“现阶段机场的管理,普遍以AOC(机场运行中心)/TOC(航站楼运行中心)为中心,机场安防的管理主要由运营方负责,在AOC/TOC中设置安防管理的座席,统一调度管理。”
但目前机场在集成安防各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平台上则还有所欠缺。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护卫部副经理罗云春谈到,最希望看到的便是所有技术防范的系统都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各子系统相互之间可以联动、配合,针对一个具体事件,对其过程有全面的记录,如门禁系统和监控整合中,每一个门禁点都其有对应的监控点。
整合安防统一平台看来是众人所望,但在英格索兰安防技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中心经理陈大恩看来,如果没有一个部门统一归口协调,实现一个完善的统一安防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机场安防系统,必须明确统一的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和使用,从而充分发挥整个安防系统的效益,提升整体安防水平。
练内功、借外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可谓是机场安防的现状,唯有各参与角色“上下而求索”。首要当然是机场运营方自己,毕竟自己最了解自身的需求。正如在福州机场安检护卫中心主任张波所说:“系统集成效益主要是在于系统由谁建设的问题,如果外包出去,那外包公司对于机场要达到的效益难免有了解不透彻的地方,建设和使用都会有一些脱节。”因此福州机场的以机场自身的研发力量统筹系统建设,保证系统的效果是自己所需要的。
据了解,国内许多机场会建立一个信息部,既在整个机场做信息化平台、网络平台的维护,出现扩建、改建、维护的机会时,他们又转换做规划。部门具备一定的研发力量,对自己的需求又非常了解,通常会提出一些定制化的需求,对机场安防的完善具有明显的促进力量。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护卫部副经理罗云春也谈到:“机场门禁系统和机场的证件管理是密切相关的,证件发出去有一个使用的过程,希望对这个过程有一个智能化的记录,但现在这样的研究很少,所以我们着手自己在做。”
自身的研发力量当然是机场让机场安防效益最大化的不二法宝,但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若能做到与厂家的良好沟通配合,得到厂家的技术支持,无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解决方案经理机场石化行业垂直市场经理张泳对此举例道:“我们在纽约做过一个机场项目,当时有一个技术,在项目前一年刚推出来,非常新。其中一个有待完善的部分,在项目的日常工作中逐渐体现出来。西门子便和机场的信息部成立一个联合的扩大技术协议,西门子免费提供更新的所有服务,他们帮我们提供现场研发数据,从而完善系统有待完善的部分。”厂家研发部门通过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完善产品的可操作性,而客户通过厂家的支持也使得自身的系统更完善,更贴合客户的使用需求,对双方来说乃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
标准亟待完善
随着机场新建、扩建的速度大幅上扬,机场安防建设难免良莠不齐。需要新的行业标准来指导机场安防工作的发展,标准的制定愈发迫切。英格索兰安防技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中心经理陈大恩进一步指出,随着数字高清系统的广泛应用,标准不一造成不同系统的图像不能互联共享、不同厂商的图像不能互联共享,后期扩容维护将非常困难。此外随着机场安防工作对集成化要求的提高,也迫切需要制定规范,明确系统的联动要求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