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非典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洗礼,视频会议在中国市场上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土视频会议厂商崛起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核心技术优势不突出,在与国外厂商竞争中,底气略显不足。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视频会议市场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选用本土品牌的主要动力就是成本。最新计世资讯数据显示, Polycom 在中国视频会议市场占有率达 51.4%,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由于发展的滞后性,本土品牌长期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名利双收的高端市场可望而不可及。然而,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视频会议市场的发展历来是概念不断,而这些发展趋势大多以高端市场应用为起点,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缺席就意味着对高端市场掌控权的缺失,直接导致市场话语权的降低。这也正是本土厂商一直以“跟随者”姿态的出现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视频会议整体市场规模达到42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6.7%,增速虽然明显放缓,但是势头依然强劲。步入 2012年,全球经济持续疲软,中国市场已然成为诸多国外厂商生存发展的关键,在视频会议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国外厂商明确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其中不乏宝利通、思科等巨头。国外厂商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让中国的视频会议市场成为名符其实的红海,本土厂商的突围压力与日俱增。
除了厂商之间的“内部”斗争的压力,市场需求迅速提升带来的外部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在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视频会议已经不再是会议室的专属,诸多新兴行业应用的兴起,推动其迅速向大众消费领域倾斜。与专业领域相比,大众领域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细节要求更高,厂商如果想要很好的满足这些没有章法的碎片化需求,综合化的服务能力成为自然成为首要卖点,而这也正是国内厂商亟待提升的。
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知尽天下事。信息获取的丰富性使得人们在消费层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名牌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普通大众的意识里,专业产品的质量与品牌几乎可以划等号,这无疑让本土厂商的品牌劣势更加凸显。当前的视频会议行业,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产品同质、技术同质、渠道同质,随之而来的价格同质无可避免,价廉魅力已经不复从前。
最近Ovum的研究指出,由于企业越来越关注成本削减和提升生产力,亚太区企业在视频会议上的花费将在2016年达到美金8亿零4百万,占全球视频会议花费21%,而印度和中国则会成为主要的增长市场,各自将有超过16%的增长率。市场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对于本土厂商而言道路却并不平坦。摆脱跟随的现状,打造出属于自身的特色品牌文化成为成功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