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要形成“智慧城市”雏形,推进“智慧型”公共服务,全面实施“光城计划”,建成无线城市,引起代表委员热议。
“智慧城市”惠及民生
政协委员吴余龙:“智慧城市”对于提高民众幸福度、惠及民生有很大好处。现在的教育、医疗、交通、养老等社会公共资源存在不均等、不充裕的问题。而一个“智慧城市”中,这些公共资源都将被虚拟化,通过信息平台,对社会资源进行最科学的重组,能提高资源的可达性,降低资源的价格。比如,养老服务,以后可能通过一个信息平台,大家能运用社会所有的资源,并针对个体进行调度和派遣。武汉现在的公共信息还处于碎片化阶段,建议尽快建立一个城市引导体系,加强对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区域的引导。
人大代表李健:今年我市突出“信息惠民”意义重大,无线城市已被誉为是继“水、电、气、路”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市民需求非常大,信息惠民急市民之所需,也是提高武汉城市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武汉移动将从硬件和应用平台两大方面大力推进武汉“无线城市”建设,力保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并且进一步提速,争取今年推出4G,届时无线网络接入速率可高达100M。像查询医保、社保缴纳情况、实时交通状况,缴纳水费等公共事业费用,都可以用手机完成。
人大代表田玉梅:对于新城区而言,普及“无线”,用信息化改造新城区,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在新城区的引进速度加快,新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人大代表全沛:武汉市要建设“智慧城市”,实施物联网、云计算等示范工程,方向正确,能占领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不过需要有具备可操作性的办法和扶持措施。
人大代表康玲:建“智慧城市”更深层次的要务,是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有这样的人才能使“智慧城市”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武汉现在面临两大契机:一是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一是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个示范区的核心都在于创新,是建“智慧城市”的根本。
政协委员张箭:建“智慧城市”除了政府引导,更重要的是吸引大龙头企业参与,形成产业集群,才能迅速把这个产业做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鼓励中小企业参与,这样才能形成微循环,否则只有大企业当“主动脉”支持,智慧产业也形成不了。
政协委员李亮平:在多头管理模式下,要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是很难的。建议武汉把所有涉及交通的前台、后台、服务部门整合起来,设立一个主管部门,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把交通从“点控”逐步升级为“面控”,合理利用现有的交通资源,实现一个区域交通的最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