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实时远程监控工程机械的运行状况已经成为现实。在江苏徐州的徐工集团,记者了解到,企业生产销售的工程机械上安装上了专用芯片,通过无线网络可实时数据传输,实现远程“感知”每台机械的运行参数,提高了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并便于降低运营成本,甚至可以“防盗”、“防赖账”,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2010年5月的一天凌晨一点多被盗,位于徐工集团总部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监视大屏幕上看到千里之外某办事处的一台服务车仍在移动,并向西安的方向开去。监控人员发现异常后,随机与当地办事处联系,得到的答复是并未移动该机械,经报警并协助当地公安人员,详细告知警方服务车是沿着哪条公路走的。很快,两个小偷刚下车就被公安人员逮了个正着。
“其实这只是物联网的一个小小的应用。”徐工集团信息化管理部副部长张启亮说,这种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也正被徐工客户所认可和接受。无所不到的远程服务带动着徐工的产业升级,也引领着工程装备行业向智能装备转型。
22年来,徐工集团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他创造了行业多个奇迹和第一,他更是用信息化实现了企业创新和超越发展,引领着行业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致力于探索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的践行者,徐工集团早在1996年,徐工就开始推行FourthShift、ORACLEoracle等ERP软件。
作为行业最早的国家“863计划和CIMS重点企业,徐工集团已形成一大批“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特别是最近3年采用了数字化、自动交换、故障诊断和在线检测等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用信息技术带动产品创新和竞争力。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横扫全球,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高瞻远瞩,果断决策,以信息化整体提升为突破口,苦练内功,展开了新一轮自我否定自我升华的管理创新。由此拉开徐工集团信息化建设又一轮新的高潮。
在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真抓实干3年后,徐工已完成ERP/PLM/CRM/SRM/DMS/MES/BI在内7大系统17个模块,399个业务流程在徐工集团所有分子公司全面覆盖和集成,整理数据3千万条,开发1千多项功能,召开信息化专题会议990个,共培训1万人次。3年的信息化整体提升,实现了研产供销服、管理与控制、业务与财务全价值链一体化深度衔接和协同集成,实现了业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企业全球迅速扩张、快速复制提炼了管理的DNA,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标杆示范企业。
2010年5月,国内首家工程机械物联网应用研发中心在徐工诞生,并且提供远程监控、预警、检测和诊断服务,徐工迈向了全面服务型制造的台阶。[nextpage]
加快产业化步伐,深度两化融合。徐工“两精”平台,基于网络协同精益研发平台上线,实现PLM和ERP系统无缝集成。加快了新产品上市时间,无形中提高了产品质量。关键数控设备及大型加工中心和研发设计系统的集成,实时掌握生产状态,自动监控和记录设备状况,对车间现场进行网络化监控和可视化管理,这一系列梦想在徐工已变成现实界面。
精益制造平台上线,把产能平衡系统、配送系统、看板管理、制造执行系统全面集成,使多品种产品同时排产和混线生产,提高了企业柔性生产制造水平。
2011年7月,工程机械行业首家集采信息化平台在徐工上线,500家主要供应商建立协作信息化平台,直接根据徐工采购计划形成自己的生产计划,形成优势互补的供应关系,降低了采购费用,实现了零库存管理,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4亿元。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徐工集团,这个从不乏创新的智慧和勇气,一直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国有企业,再一次成为营销模式上的创新者。2011年通过呼叫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促成销售将超过15亿元。徐工用信息化手段试水新蓝海"鼠标+工程机械"创新营销,在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率先创造新的市场增长点。
徐工集团推进两化融合的触角已延伸到上下游,将主要供应商和经销商全面覆盖和对接;构建全球信息化基础软硬件和集成环境,支撑全球业务一体化。
同时,徐工运用信息化手段,在行业内首先实现银企直连,每天下午5点各子分公司的资金自动集中到集团资金池,第二天按需拨付,构建企业资金内部银行。
多年来,徐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受到工信部、制造业同行和IT界的高度评价,被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协会、江苏省分别授予“两化融合示范标杆企业”,获得部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徐工集团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被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中央预算资金支持项目。
历史同样也会铭记,在徐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和热切希望成为了两化融合的强劲动力。
遥望“十二五”,徐工集团的信息化规划,将通过工程机械物联网工程、产品智能化工程、数字化工厂工程、商务智能工程、电子商务工程、企业私有云工程“六大工程”全方位、多层次探索两化融合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