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延安的发展记录了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延安的城市精神流淌着中国共产党的坚韧与顽强,也在90年的通信业发展中留下了坚实的发展足迹。
烽火岁月话通信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作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成为全国人民抗日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和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和中央军委三局成立,中国革命通信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拉开了构建服务全党全军、服务全民抗日的中央红色通信体系的大幕。1943年4月,交通部电信部将电报局、电信局统一改为电信局,1945年,延安保安处电台与肤施电信局合并,成立延安邮电局,由边区政府和陕西电信管理局共同领导。1949年冬,再成立延安电信局,直属西安电信管理局领导。
2010年,7月1日,被誉为“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的中央军委三局旧址经修葺一新后首度亮相,成为追忆烽火岁月红色通信发展历程的重要历史见证。
科技助力平安城市
通信历来都是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和平年代的延安发展一样离不开通信业的支撑与保障,在打造平安城市建设中,信息通信成为主力军。
延安市作为公安部在全国确定的22个试点平安城市之一。07年,按照公安系统信息化要求及社会治安发展情况,延安电信及时制定建设和技术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设置监控点,不断完善对社会面和重点要害部位的覆盖面,并注重报警与监控的联网,在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的同时,推动报警联网系统的发展,监控范围不断增加,使平安城市的监控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于2008年初完成平安城市项目一、二期工程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对主要道路、治安卡口、治安复杂场所和易发案区域的监控覆盖,有效预防犯罪,保证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在延安市区各重要路口、广场等地方安装监控探头200余个。
此外,由延安电信与延安市公安局合作建设的警务e通项目也成为平安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利用中电信的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优势,通过移动网络如短消息、数据传输等业务,为公安一线执法人员采取数据加密及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移动终端与公安信息网进行信息交换。以满足公安用户随时随地办公需求,提高警务工作的管理效率和一线执法人员的办工效率。截止目前,共发放警务通终端2276部,受理警务通套餐1537户。
天翼提升智能化管理
3G时代,让革命老区延安更富有活力。延安现有C网基站近700个,小灵通基站约1200个,村村通基站约120个,WLAN基站约280个。此外,天翼网络在农村的有效覆盖面积也有所突破,CDMA1X约达到60%,3G约达30%;CDMA1X覆盖行政村超2300个,覆盖率约达到70%,3G覆盖行政村1308个,覆盖率约达到40%。延安电信着力信息化应用的大力拓展,不仅带动了移动、宽带业务地规模发展,而且很好地服务于社会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应用进村入户,让延安的城乡发展面貌一新。
例如,2010年5月陕西省启动社区矫正试行试点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向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方向发展,推动司法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的进步,根据司法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延安电信结合当今最先进的移动位置服务技术,推出了数字化、智能化——“司法e通”,预计社区矫正人员规模将达到3000人以上。此外,烟草e通、煤炭监控、教育专网、党员远教平台、数字果业等业务相继在延安得以推广与应用,推进延安城乡和谐发展。
信息化大潮推动革命老区延安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代,让民众尝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惠,推动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