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势复杂、位置偏远的地方,运营商的杆路检修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不过有了物联网技术之后,这一工作变得容易许多。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信杆路巡检方案应用到了某些地市,维护人员即使不用出门也能清楚掌握每个杆路的运行状况,并在异常情况出现之前采取应对措施。
上述场景只是中国联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一部分,在汽车信息化、家庭安防、环保监控、移动执法等多个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联通物联网应用的身影,而这背后更多的是中国联通对于物联网的探索。
“3G领先”战略
爱立信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个连接,这一方面说明了物联网发展前景的广阔,另一方面也表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将非常广泛。
然而在目前的初始阶段,对于这样一个广阔的市场,任何一家参与者都只能选择部分领域进入。在此方面,中国联通的策略则是“3G领先”,即将那些和移动通信结合度高、对移动通信带动作用大的领域设定为主要发展方向。中国联通物联网办公室刘毅敏介绍,中国联通重点在数字交通、数字城市、智能电网、医疗、工业生产制造、公众客户服务、电信企业管理、金融、能源、数字农业等11个领域进行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在汽车信息化、家庭安防、环保监控、移动执法等领域目前都有了商用的业务。
物联网的核心价值是“网”,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基础通信网络的保障,在网络基础上,中国联通也坚持了“3G领先”的策略。中国联通目前已经在全国建设了11万个基站,实现了对全国335个城市的3G网络覆盖,这张强大的3G网络是中国联通发展物联网业务的重要基础。
在通信模块方面,中国联通也在重点关注WCDMA标准的产品,力图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促进应用。
参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不过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还有很多关键的技术和应用问题需要突破。例如,在标准化方面,物联网的标准组织众多,缺乏统一及整合,此外,相关终端标准化、小型化、智能化、规模化和低成本化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中国联通研究院人士介绍,中国联通在物联网总体架构、业务应用、网络、感知延伸四个层面展开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标准化方面,中国联通较早地参与到了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工作,是国内国际多个物联网标准化组织的成员,在国内,中国联通立足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TC10工作组,同时跟踪TC5 WG3和TC3 WG4,围绕泛在网络各项研究重点,全面参与TC10 WG1~WG4的文稿编写和会议讨论。
组织上的保障是物联网发展的前提。在总部,中国联通成立了物联网办公室,其他许多部门也在推广物联网应用;在各省公司,中国联通成立了由省公司副总牵头的物联网工作小组;在联通研究院,中国联通设立了泛在网室,负责基础技术的研发;在无锡,中国联通成立了物联网研究院,该研究院作为中国联通的物联网基地,负责与物联网商用环节的对接。
创新商业模式
在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成功商业模式较少,并且不同行业间的“孤岛现象”严重,模式难以复制形成规模,而各部门之间的壁垒现象也广泛存在,跨行业应用难以推广,因此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刘毅敏认为,创新的商业模式是打造物联网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保障。对于物联网而言,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涉及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芯片生产商、终端生产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等环节,而传统的产供销分工已经不利于推动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链各方需要进入到自身环节以外开展合作甚至深度整合,以便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目前,中国联通已经涉入了平台提供、设备终端等环节,与上下游之间展开了紧密合作,而不仅仅是做简单的管道提供者。
在物联网产业链的众多环节中,运营商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述研究院人士分析,物联网应用需要从庞大的传感节点汇集数据,现在多数应用都是在局域网中进行,大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对传感汇聚节点提出了高要求,而且由于业务分布于多个不同行业,需要跨行业的网络统一协调。同时,物联网在业务和管理方面实现了“物与物”与“人与人”通信的结合,实现了所有业务的订购关系管理、认证管理,这就要求业务提供者建立用户数据层。而现阶段的物联网业务价值链分散,因此需要实力强大、拥有广泛客户资源的运营商来担当价值链的核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