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建设智慧国家进而建设智慧地球的倡导下,在各国大力发展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推动下,中国物联网带着产业转型的重任踏上了漫漫征程!物联网刚刚起步,就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它的发展方向、技术研发、商业模式、产业应用,就引起了各界争议。究竟谁来为它保驾护航?它究竟应该走出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
惠及民生是物联网发展之道
物联网产业观察员、华夏威盛(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骥认为,物联网也同其它产业一样需要市场化,那么一定是要以应用为主导;物联网的应用离不开消费者,那么在研发时就不能抛开它的受众。
目前,物联网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应优先选择社会效益高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通过应用来带动产业发展。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物联网要在精准农业以及食品安全溯源方面发挥作用;城市化进程加快,要让人们能享受智能家居及智能小区给予的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车载物联智能系统也要为车友们提供正安全、节能、人性化的服务;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无缝对接,能大大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发生;中国是未富先老的国家,数据表明,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智慧医疗将大有可为。所以先让让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安防等一些物联网成熟产品进入百姓生活,让民众真正感受到物联网时代的便捷、舒适、高效的生活方式。
市场化凸显两大商业模式
陈骥认为,无论我们推广什么技术,首先要问目的是什么。物联网的目的在于“物物相连”这一点几乎得到共识,其次我们关心的是商业模式。物联网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和工具出现后,必然会有在物联网领域出现众多独特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简言之,饮料公司通过卖饮料来赚钱;快递公司通过送快递来赚钱;网络公司通过点击率来赚钱;通信公司通过收话费赚钱;超市通过平台和仓储来赚钱等等。只要有赚钱的地儿,就有商业模式存在。物联网产业的出现同样会出现两种大的商业模式。一种像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军事等政府项目、一种是来自民生需求。在这两种需求下面,更多新奇特的商业模式会出现在民生领域。无论是产品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增值服务商都会有各自的商业模式。而在手机支付、二维码、智能系统方面更容易出现新商业模式。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政府保驾护航
物联网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以战略性的眼光看待,它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期间,以应用为先导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培育是关键。我国物联网推进速度很快,但现在缺少“顶层设计”,只有国家最高层面进行规划,才能避免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各自为战,从而避免极大的投资浪费。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必须像发展RFID那样由政府牵头。试想,如果没有政府为铁路特批RFID的超高频频段和铁道部门的坚决推行,RFID就不能在铁路上应用;没有北京市政府的协调和推动,就不会有“一卡通“的惠民政策。药品监控、食品安全、危化物管理同样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财政的支持。工信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相信在坚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国家意志下,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必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