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摄像头尽管可以威慑违法犯罪的企图,给公共领域增加安全性,但同时又给活动在监控下的人们带来不自在、不安全感——对于所有人来说,在公共场合都有身体边界和无形的心理边界,而监控会造成部分人感觉自我心理边界受到侵犯。打个比方,本来你想在无人的场合大笑、做鬼脸、和伴侣亲热,但当你发现有一个冷冰冰的摄像头森然相对时,一些举动只好戛然而止。
人们对隐私外泄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08年初,一对年轻的情侣在地铁站的激情拥吻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后据专家分析,这段视频是上海地铁监控设施所拍。这段视频的外泄,起码与管理人员的疏漏不无关系。由此看来,监控天生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从“贴身保镖”到“偷窥”不过一步之遥。
孟德斯鸠说,任何具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直到他遇到限制为止。很明显,掌控监控系统的人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对他们的监管和限制,他们依然可能在监控系统的帮助下,肆无忌惮地满足偷窥心理,甚至向更多人炫耀和使用这种不受约束的权力。
出租车装GPS视频系统的本意是为了让我们更安全,而不是要让我们心生恐惧。但公共利益的监督权必须恪守对自由的“最小伤害”原则,尽最大限度保护公民的私权不受影响。监控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管理的监控。事实上,在中国一直存在着轻视个体权利的传统,一些人常常借着公共利益的名义,抹煞对个人权利应有的尊重。这与现代化国家高度重视个体权利恰恰相反。而从人权保护的入宪,到物权法的诞生,我们现在都是在朝着更加重视个体权利的方向迈进。
从这个角度看,在没有完善管理和充分听取民意的情况下,草率给出租车装上摄像头,实际上是以小概率的犯罪事件将绝大多数人的个人权益置于不利。要真正达到对公共安全的维护,还需要在加强监控的同时,完善保护公民隐私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