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联网的发展被提高到国家产业战略的高度之后,传统家电行业也希望借物联网完成智能家电的完美跳跃。海尔接连推出了物联网冰箱和洗衣机,小天鹅则将物联网洗衣机卖到了美国。长虹、美的也纷纷推出物联网家电方案,可以说物联网的大门向每一家具备足够实力的家电企业都敞开了大门。企业也纷纷出手,期待搭上物联网发展的早班车。
不难发现,目前家电企业的发力点着重于应用层面。据了解,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在感知层有多种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智能卡、RFID标签、识别码等等。通过感知与追踪,可以有效地对产品进行跟踪、了解与分析,这一功能嵌入到家电当中,使得家电不再只是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具备多方面功能,最重要的是逐步实现全自动化控制。
然而,究竟这一资源整合的新兴产业链,是否正如产品理念推出时那样前景光明?我国的物联网家电对于安防中以识别技术为主的企业来讲,是否有大笔的利润可以抢滩呢?
标准缺失何以产业化?
家电实现物联网化,最重要的是同企业中RFID产品、传感器等供应商合作,才得以实现。从安防企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家电的标准缺失,直接将这一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供应产品没有标准化,几乎要做到每个产品的一对一对口技术,那么这对于安防企业来讲,本身就是人力、财力的成本增加。而对于家电企业来讲,实现物联网化的最根本技术本身就不掌握,从本质来讲在这一新兴产业并不占主导,因此产业化现在来说为时尚早。
尽管物联网家电方案逐步成熟,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但需求的缺位仍使不少产品只能局限于演示厅和实验室。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新产品要推广到每家每户,首先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和物联网解决方案,适应不同品牌家电的需求。而目前各个家电企业在组网时大都采用企业内部标准。
售价高昂如何全方位应用?
试想空调、洗衣机完全的物联网化,全面实现自动化、电子化,由于没有统一标准,批量必然有限,这类产品的售价可想而知。不敢说天价,但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恐怕也不是谁都可以承受的。但是若普及滞后,那么成本何以收回,利润又从何而来呢?
配套设施不完善上市还需时日
物联网家电并不仅仅是家电企业与RFID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这当中还需要建立配套的网络环境。各商家之间的资源共享,还需要各部门以及多行业的支持,而这些并没有跟上物联网概念宣传的速度,因此市面上出现物联网家电吆喝得多,而真正根据需求购买的人甚少这一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物联网家电这一烫手的山芋,的确是家电企业、RFID企业联手的创新产业,也满足了当代人们对于生活更加安全、便捷的需求。然而笔者认为,在诸多条件并未成熟时物联网家电的高调面世,不得不存在借助物联网热点炒作概念的嫌疑。标准的制定与统一远远超越这一产品本身,因此无论是RFID企业还是家电企业,应在标准出台前的探索期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为日后的竞争增加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