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识网】IP的开放已经为安防在技术、客户以及渠道模式的变化上,带来了诸多的不可确定性,比如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地缩短,产品价格的下降也变得更为迅速,而流通渠道将变得更短......这些都为安防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不可预测的风险。要在下一轮竞争中胜出,安防企业必须在规模和应变能力上提前做好准备。
虽然目前中国的安防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不强,但是从今年年初大立科技成功进入国内主板市场,以及正在为上市做最后准备的浙江大华等,这些企业的种种作法表明,安防离资本和规模化竞争时代越来越近了。例如浙江大华对上市的目标是希望通过上市融资,获得更多的低成本资金,实现规模的裂变,促进企业的更快发展,将大华的产品与社会资源共同做大做强,实现大华的二次飞跃及跳跃式发展。
不过上市不是终点,对于一个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来说,上市之后的价值取决于为股民和客户创造的利益。当前行业中已经不乏企业在上市后,由于一些做法不被股民看好,而未能取得预期成绩的先例。因此,只有一个发展相对成熟,并拥有发展后劲的企业,才能经受住资本市场的考验,并有所作为。对此,大立科技副总经理周进表示,上市之后大立将一如既往地将两大潜力产品红外热像仪和DVR做好,并加强这两者的结合应用。“目前红外结合监控的应用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增长,例如这个月的几个大单都是监控与红外产品相结合的项目,另外,一些高端的别墅也产生了需求,这在过去是比较少的情况,我相信接下来,随着红外产品关键器件国产化而带来成本逐渐下降,未来,这一块将成为大立最重要的新增长点。”
当然,上市并不是企业扩大规模和发展的唯一途径。目前,安防企业上市的主要诉求还是以融资为主,但如果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缺少发展的资金,那就不需急于上市,毕竟在资本市场中,企业又会面临更多的股市风险和金融运转风险。另外,当在技术上达到了成熟,并实现产品量化生产后,由此而带来的规模化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以DVR为例,大约从2005年开始,整个行业就开始进入大规模的洗牌阶段,现在市场上所剩下的已经是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生产和研发能力的厂商。例如海康威视、大华和大立,这三家的产品就占据了中国DVR市场70%以上的份额。
不过,对于安防生产型企业而言,进一步扩大规模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为了延缓裂变,只有高度集权和多元化扩张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2008年初,海康威视宣布将全面推出前端视频监控产品,包括各种类型的网络和模拟摄像机,同时还在新一代压缩板卡和新一代嵌入式硬盘录像机上不断推陈出新。海康威视副总裁、国内营销中心总经理郑一波指出:“海康威视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可以在研发方面进行持续、更大的投入,在保证压缩板卡、嵌入式硬盘录像机、视频服务器不断升级换代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多个系列前端视频监控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期待通过此举,可以让海康威视这家中国民族安防品牌的领航者实现更新一轮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