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知识网】无论是传统的第一代纯模拟视频监控系统,还是第二代、第三代经过部分或完全数字化甚至网络化之后的视频监控系统,都因为人工监控具有一些固有的局限性:首先,由于人类自身的弱点,造成长时间观看无关联的监控视频时,会产生“Looking but not seeing”,即人眼看到了,但是大脑却没有响应;其次,太多的监控屏幕,人眼也无法全部观看。这些造成了大量的误报、漏报,安全威胁响应时间长,后期分析困难。
人类自身的弱点
在很多情况下,人类并非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观察者,无论是在观看实时的视频流,还是在观看录像回放的时候,由于自身生理上的弱点,我们经常无法察觉安全威胁,从而导致漏报(False Negatives)现象的发生。
监控时间
除了一些规模较小的监控应用之外,很少有视频监控系统会按照1:1的比例为监控摄像机配置监视器。这意味着对于那些机场、港口等大型的视频监控系统来讲,各个监控点并非每时每刻都处于监控当中。
误报和漏报
误报(False-Positive)和漏报(False-Negative)是视频监视系统中最常见的两大问题。漏报指的是在监控点发生安全威胁时,该威胁没有被监控系统或安全人员发现。误报指的是位于监控点的安全活动被误认为是安全威胁,从而产生错误的报警。由于系统无法同时显示所有的画面,以及人类自身的弱点,造成无法对所有画面进行监控,必然造成大量误报和漏报。
数据分析困难
报警发生后对录像数据进行分析通常是安全人员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而误报和漏报现象则进一步加剧了对数据分析的需求。安全人员经常被要求找出与报警事件相关的录像资料,找到肇事者、确定事故责任或评估该事件的安全威胁。由于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缺乏智能因素,录像数据无法被有效地分类存储,最多只能打上时间标签,因此数据分析工作变得极其耗时,并且很难获得全部的相关信息,而经常发生的误报现象使无用数据进一步增加,从而给数据分析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响应时间长
安全威胁的响应速度关系到一个安全系统的整体性能。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通常都由安全工作人员对安全威胁做出响应和处理,这对于处理一般性的、实时响应要求较低的安全威胁来说已经足够。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威胁发生时,需要安全系统的多个功能部分,甚至多个安全相关的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协调配合,共同处理危机。这时候,监控系统的响应速度将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
很显然,传统的模拟和数模混合视频监控系统加人工监控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安全要求,而IP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监控系统所具有的种种优势是满足未来监控需求的最佳选择,是当前及未来监控系统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