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一些文物专家痛心疾首地指出,目前,有10万盗墓者游走于我国各地;盗墓行业已经形成了产业化,使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面临极其严峻的考验。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国,有些不法分子把中国历代皇陵和达官显贵陵墓中陪葬的奇珍异宝作为觊觎对象,盗取和出手速度极快,出手价格极低。我们可以估算出这样的数字,假设一个盗墓贼一年只卖出一件价值100万的古文物,以10%的价格售出后所得5万元赃款维持基本生计,国家损失45万元;目前全国有10万名盗墓者,由此我们可以算出,我国每年至少损失450亿元。为了不让我国的珍贵文物再遭破坏,必须加强古文物的保护力度,但问题是我们对盗墓事件应采取何种有效办法?
为此,笔者特意拜访了安防行业专家。专家告诉我们,目前我国安防行业对于文博保护方面主要靠震动传感和红外检测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应用到周界防范保护中,例如电子围栏和视频监控;传统的人为看护方式不能将盗墓者绳之以法,而利用高科技可有效遏制犯罪率的发生。专家还指出,就北京地区的技防系统投资为115.96万/部,监控比例为75% 。我国大部分陵墓位于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信息闭塞,当地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大型防盗设备。
据最新统计数据, 我国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3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约6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近40万处。2008年底,国家文物局在全国开展了一次以文物安全基础数据统计的大检查,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2466个省、市、县三级行政机构的文物安全情况,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419个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重点博物馆的安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报的201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防盗设施达标率不足30%,国家重点博物馆防盗达标率当达到50% 。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大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博物馆的安全防范系统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文博安防市场存在巨大的扩展空间。
专家还透露,文博安防应用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物流安防、周界防护、和智能化整合应用。随着文物交流展出活动的频繁,高可靠性的移动安防技术在文博安防应用中会有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在一些重要的无人看管的大型原野石刻和洞窟佛像目前还是安防的空白点,需要安防企业提供大量的安防技术和设备以满足其特殊的防范需求;如今博物馆越来越走进普通大众的文化生活,观众人数剧增,观众结构发生变化,对于观众的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观众身份认证信息管理与公安部犯罪信息系统实时联通。
由于我国的古文物分散全国各地,对野外古文物保护实施难度较大,但是保护古文物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义务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所以各个部门应响应政府号召,借政策投入对古文物的保障工作中去,推动安防产业在该方向的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