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相对封闭和沉寂的安防市场大门,突然被“平安城市”这双手在一夜之间打开。相关资料显示,到200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安防监控市场,市场容量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这个大蛋糕无疑让人兴奋与垂涎。其实,真正打开传统安防之门的背后之手是IT技术的引入并融合到传统的安防行业中。
IT成为安防的支撑技术
传统的安防技术正在逐步数字化、网络化,前端视频等采集设备正逐渐过渡到网络数字化,从而使采集到的信息更容易、更清楚;前端摄像头球型化,并引入最新的机电技术,摄像机开始具有宽动态范围(WDR)等高档特性,并集高速云台、防护罩及解码器为一体,使结构更紧密、转动惯量更低、速度更快、定位精度更高,既美观又更具隐蔽性,且安装简便。
在监控应用的前端设备中,由于应用的扩展,不仅有摄像头,也包括前端感应设备,从而可以方便地检测气体和液体的成份和浓度等,以对人不能够进入的地方进行监控。
另外,由于采用了数字前端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中间的IP网络传输。这些传输虽然对网络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网络要求传输时延在400毫秒之内、图像抖动应该在50毫秒以内、丢包率小于千分之三、不能出现马赛克等,但是,由于网络基础建设日渐完备以及无线网络传输设备的成熟,这些数据能够很容易地通过各种IP网络传输,大大方便了应用,推动了应用的普及。此外,由于数据的增加,对于采集到的信息的存储、管理和应用已经提上日程,从传统的DVR(数字硬盘录像机)存储和基于网络的存储并存,逐渐向网络存储迁移,后台信息的管理存储也开始提出搜索等新需求。
新技术不断成熟
市场推动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生物识别、行为识别、多媒体内容搜索、3G技术和基础建设的日渐成熟,使得包括音视频在内的真正多媒体监控成为可能。
比如,今天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人脸识别有了重大突破,通过三维人脸识别能够保证识别的唯一性,当前此类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出现,其识别正确率已能满足实际的需求。而行为和形体识别技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并结合智能视频技术能对视频画面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过滤掉用户不关心的信息,只为监控者提供有用的关键信息,可以对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识别。例如在通道口,如果设定的物品或者人员没有通过,将不对影像进行记录存储。在禁止停放物品的地方,如有物品停放系统将会报警提示;当存放的物品被带离系统所能监控的范围时,系统将报警,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让监控从被动安全防范转向主动防范。由于对于前端设备功能要求的增强,监控系统已经不止是一个智能计算机设备,而是成为多种应用的一体化组合,即将人脸识别、视频移动探测报警、周界报警、门禁控制、车牌识别等与视频监控组合在同一个设备终端之中。
在后台管理上,最重要的是能够对信息进行搜索。可以简单测算一下,假设有10万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按CIF(352×288)格式、25帧/秒进行采集,则1秒所需的存储容量大约为6.4GB,一天所需的存储容易大约为553T,面对存储设备中如此海量的数据,让监控人员人工从存储设备中查找一段录像无异于大海捞针。现有的办法是,监控人员只需选择监控点及时间段即可根据报警信息提取相应的录像资料,而正在研究的方向是能够搜索图片中的信息,目前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能够初步搜索出人们可定义的可疑目标及发出报警。[nextpage]
新应用不断涌现
尽管监控设备在增多,但监控也不可能无处不在,针对没有部署固定监控的环境,在紧急事态发生时,远程移动无线监控成为补救办法。另外,很多行业应用需要临时使用监控系统,如建筑工地要对工程的断面进行监控,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和违规的操作等,这时基于移动摄像头和无线网络搭建的监控系统就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
通过监控系统促使企业环保减排目标的完成,在珠江三角洲等制造业和能源行业比较多的发达地区已成为比较常见的手段。环保部门在企业工厂排污口建立监控系统,通过对气体、液体浓度和成分等进行监控,监督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执行和达标程度。另外,对于城市的河流和水源的水质等建立网络监控也日渐普及。
除了安全防范方面的应用外,网络视频技术也开始向更多的业务延伸。我国的一些保险公司利用远程的高精度视频摄像机对维修站内车辆的损伤进行远程鉴定,以确定赔险级别,目前这种监控也开始在其他行业应用。
个人监控领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其市场呈现乐观发展态势。随着个人用户对家庭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长,采用监控系统来保障住宅安全的意识明显加强,监控市场领域范围将不断扩大。另一方面,3G时代的真正到来、3G手机提供的移动终端、可视电话增加让我们查看家里的网络更加方便,正在逐步接近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都可查看监控目标,真正做到随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