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让我想起去年此时火速蹿红的“山寨”一词。“山寨”一词在2009年3月就被带上了两会,并且再度火了一把, 与“躲猫猫”一起位列热门关键词前二位。
山寨机概念首先出现在IT行业。自从2001年始“联发科”先后在DVD和手机中把“山寨”的概念暗自导入商品市场后,各种假冒伪劣的名牌水货和按“潜规则”或“无规则”的缩水服务,就都打着“山寨”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在我国迅速漫延起来,以致形成了一种以“山寨创新”为荣的市场现象。山寨机在中国IT业的崛起引出山寨文化,如同任何一部中国传统武侠小说所演绎的故事那样:先是以非常规手法游走于主流圈子的边缘,然后逐渐坐大,最终向正统势力发起挑战,甚至取而代之。
从正面来看,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改进,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赶超主流产品的一种现象。从反面来看,山寨是“抄袭、仿制、盗版”的替代性词语。自手机的山寨风吹起,“山寨”这名词成为广大仿冒、拷贝产品的代名词。山寨无孔不入,在各大行业蔓延开来,电脑、汽车、家居甚至娱乐节目等等也有山寨货。
安防行业也是我国较早出现山寨现象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DVR产业的兴起,就伴随着假冒伪劣视频压缩板卡、DVR的出现,随后在摄像机、红外机的生产中也大量出现了山寨机,恶性价格竞争也随之而来。在门禁领域,由于各企业对考勤管理的大量需求,加上其技术含量低,考勤机容易仿制。售饭机的应用特别是学校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后勤管理的自动化能大大提高了其管理效率,杜绝管理漏洞,大部分企业能在一年内就能收回投资,市场需求量大,是早期一卡通系统中最热门的山寨产品。防盗、对讲产品,甚至防盗安全门等实体防护产品也毫无例外。安防行业成了山寨货的乐园。[nextpage]
除了技术模仿的山寨产品之外,还包括品牌或外观的山寨,这种山寨其实是非法的假冒行为,例如PELCO、松下、三星、索尼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一些机型就曾有一些本土制造商去“山寨”。海康等国内的一些较有名气的品牌机型也在被山寨之列。虽然这些知名企业也采取了打击措施,但打而不绝,因为市场不规范,或者有利益的驱使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了。产品贴牌也是一种山寨模式,这方便了工程商控制入围品牌或型号,也方便了工程商控制利润空间。为配合一些工程商的如此操作,相关的OEM制造商或贸易商也在积极的推动贴牌山寨模式。
表面上看产品同质化是山寨机出现的原因,其实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号召力才是产生山寨模式的根本原因。由于产品的核心芯片或核心技术部件由外企供应,本土企业仍然处在加工生产的配套角色位置上,安防行业的外企在市场上吃香喝辣,而本土企业却在价格战、同质化的泥潭里求生存的现象就是正常结果。如果无法从技术和品牌价值上提升,那就有部分企业只能接受山寨模式,毕竟中国市场对山寨产品存在巨大的需求,各类山寨产品对用户是有不同层次的价值的。
产品研发一直是国内企业的软肋,特别是综合技术实力不足,例如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芯片设计与加工能力薄弱等。第一台VCD产品是由中国厂家生产的,但是DVD形成一个产业之后,产品的绝大部分利润却被几家国外企业所瓜分,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山寨机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只是想在某一个机会当中赚一些钱,所以它在品质保障方面向眼前的利益让路,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产品品质的信心。赚一把就走的赌博心态导致厂商忽视品牌和品质的建设。
模糊的法律界定和众说纷纭的“山寨”生存权争议,让消费者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冲淡了消费者依法维护权益的消费意识,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着“山寨”的侵扰。安防产品山寨化的初期,确有个别企业捞到了第一桶金,但是产品的山寨化也造成了市场价格的混乱,产品质量的下降,售后服务无法保障。价格恶性竞争使正常经营的企业无利可图,产品研发无力投入,极大影响了国内安防行业和多数企业的形象,造成后续发展缺乏动力。甚至可以说,安防行业的山寨化是中国成为安防强国的主要障碍之一。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树立品牌竞争意识,是国内安放企业做强作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