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国内智能家居系统现状

  国内外智能家居系统比较  由于中国的居住模式和文化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也体现出其独具的特色。中国人...
资讯频道文章B

  国内外智能家居系统比较

  由于中国的居住模式和文化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智能家居在中国的发展也体现出其独具的特色。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住宅建设也多选择密集型的住宅小区方式,因此很多房地产商会站在整个小区智能化的角度来看待家居的智能化,也就出现了目前一统天下、无所不包的“智能小区”的模式。

  而欧美由于独体别墅的居住模式流行,因此住宅多散布城镇周边,没有一个很集中的规模,类似国内的“住宅小区”这样规模的居住区较少,因此,国外的住宅多与市政系统直接相同。这一点也可解释为什么美国仍盛行ADSL、Cable Modem等宽带接入方式,而国内光纤以太网到小区、到楼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因此欧美的智能家居多独立安装,自成体系,比如美国的X10,欧洲的EIB协议(包括澳洲的C-BUS)等都是以独立的家庭为目标设计的。而国内习惯上将智能家居当作智能小区的一个子系统来考虑,这种做法在智能家居概念初始引进阶段应该说还是可行的,但随着智能家居的推广与需求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拷问”智能家居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时,才发现“人性化“与“个性化”是智能家居的意义所在。因此,智能家居势将从现在的“千家一面”的一统模式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可完全由业主自行选配的个性张扬空间。

  国内智能家居系统的功能状况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有多种分类形式,依据其体系结构为特征进行划分,比较常见。目前国内市场上多数存在以下几类不同结构形式的系统类型:

  1. 拼凑型(功能间无关联的孤立)控制系统

  各个功能子系统独立设计、自主工作。例如安防系统、灯光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之间互不相连,不能交换数据;

  2. 主机式集中控制系统:

  在住宅内安装一台“智能控制中心”,它可以是一台普通计算机、嵌入式或者单片计算机系统。 一般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从控制中心引出多种控制与数据线,连接到住宅中所有需要实施控制或者获取数据的监控节点,现场设备与中央控制单元,使用标准模拟信号 (4~20mA、0~5V等)传输现场信息。每个监控节点不安排任何数据处理能力,只是单纯地完成对继电开关控制(例如控制灯光或电源),或者采集无源的数据(例如门磁开关信号)。系统的逻辑关系固定在主控制器上,有的可以通过软件修改。添加新设备需修改主控制器。

  3. 分级集中控制系统

  是前一类型的扩展,同样也采用在住宅内安装一台“智能控制中心”,星形拓扑结构。如果现场采集量较大,通常在中央控制单元和现场设备之间加入现场级的控制单元 (PLC,单片机等 ),现场控制单元与中央控制单元之间使用 RS-232。

  智能家居系统应具有的系统优势

  以上三类系统的显著缺点是:各子系统不能相互协调,统一控制,网络的潜能与优势未能开发。 这是将原有各独立系统简单堆砌在一起的方式,严格意义上讲,不符合智能家居系统的含义。仍然属于相对独立的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应是一个多功能的技术系统,众多的功能子系统间还要具有协同配合的能力。这些系统包括:照明控制、电器控制、环境监测、视频监控、设施监控、家庭娱乐、背景音乐、通讯设施、门禁管理、健康监测、家居采购、花园自控、宠物监护、信息安全等等。

  目前,从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的应用情况来看,应具有如下优势:

  1、系统整合

  通过统一的中央管理中心,把智能家居与IP可视对讲系统、家居安防、门禁一卡通、信息化停车场、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电子巡更、多表远抄、物业管理等系统无缝连接起来,由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在住宅小区内,利用小区以太网实现数字社区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如:小区管理处可以向住户发送彩色图文信息;汽车出入停车场的图像可以发到业主家庭数字终端上;在家里的数字终端就可观看到小区内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等公共地方的图像;在家里利用全能信息家电遥控器,可控制灯光,窗帘及各种家用电器。 [nextpage]

  2、成本低

  系统的有效整合使得智能家居系统的综合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各个系统之间重复投资现象得到改善,网络平台的共享及无线控制技术应用,使得施工成本降低。一个面向家庭用户的智能家居产品不管技术含量有多高,功能有多强大,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其最终结果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对于现在还不够发达的中国国情来看,成本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物美价廉的智能家居产品将是最符合中国国情及最受用户欢迎的首选产品。

  3、 管理与服务联动

  独立的智能家居系统在小区中不能实现与管理中心的联动、处理与服务的功能。一旦用户防区报警,对立的智能家居系统只能把信息发送给用户,但不能再将信息传到管理中心从而实现联动处理的问题。而通过系统整合的智能家居产品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利用小区以太网将报警信号传给管理中心,同时又可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用户的手机上。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家中的网络摄像机图像或通过手机智能终端控制家里的防区及家用电器。实现了报警、联动、处理一条龙服务。

  智能家居系统稳定性要求

  智能家居系统从90年代末引入中国。伴随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房地产业的繁荣,国民对住宅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智能化家居的概念已为人们所逐步了解并接受。家居智能化系统的水平往往成为评价一个楼盘或别墅档次的重要依据。正因为如此,国内外众多厂家纷纷进军智能家居市场,造成智能家居市场产品参差不齐,系统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

  从技术层面讲,一些厂家为了节省大量的研发费用,直接将IP网络电话的技术移植到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终端(亦称室内数字终端,它既是IP可视对讲的室内分机,又是家居安防系统的报警控制器,又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终端,同时又是家庭与小区以太网连接的网关)内,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智能家居的重要功能――IP可视对讲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IP可视对讲系统和IP网络电话存在本质上的区别:IP网络电话主要存在PC-PC通信、电话-电话通信、PC-电话通信和IP用户控制的电话-电话通信,IP可视对讲主要存在门口主机-室内分机、门口主机-管理中心机和室内分机-室内分机。从应用的环境来看,IP网络电话侧重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而IP可视对讲侧重于LAN(或VLAN)之间的通信,正因为如此,IP网络电话更多的是考虑带宽的影响,在音视频编码的要求即属性和网络的实际情况之间进行取舍和平衡,选取高压缩率的音视频编码算法(G.729, H.264)对其具有十分的必要性。然而高压缩率的编码势必会导致图像和声音质量的下降,加上编码器产生的各种时延(算法时延、计算时延、复用时延和传输时延),必然会导致图像及声音的不够理想,这和我们在电脑上用QQ聊天的情况是类似的。然而在IP可视对讲中,这种情况将更加严重,因为在IP网络电话中使用的终端多为电话机及PC型的话音终端,话机产生的回声可以通过回波消除的方法进行消除,而在IP可视对讲系统中使用的终端多为单线制(声音为一条线)的免提室内分机和门口主机,这样的主机和分机所产生的回音要比电话机大得多,此时的回声不仅有电路造成的电回声还具有机器结构产生的声回声。如何进行这类回声消除可以说是世界性的难题。

  通过以上分析,IP可视对讲和IP网络电话不论从应用的场所及环境还是从终端结构来讲,两者之间都存在本质的不同。因此其使用的技术也应有所不同,尤其是在音视频的编解码方面要有所区别。一味的将IP网络电话的技术原封不动的移植到IP可视对讲中来,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幸的是国内的一些厂家已经认识到了其中厉害关系,纷纷拆巨资进行自主开发。针对IP可视对讲有别于IP网络电话的特点,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码算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包括回声消除及音视频信号传输质量的保障),既充分满足了IP可视对讲对声音和图像的要求,又解决了网络传输的带宽问题。

  从应用层面看,目前国内住宅小区面积越来越大,户数越来越多,IP网络联网形成一种趋势。因此基于IP网络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渐渐形成主流。然而这样的智能家居系统的稳定程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也对基于IP网络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展板上连接没问题,在样板间连接也没问题,那么上百户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有没有问题呢?上千、上万户的小区连起来有没有问题呢?等等这些疑问都是对智能家居厂家的一大考验。因此有没有实际的样板工程、有没有相应的实实在在稳定运行的项目成为用户衡量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砝码。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