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青海湖!只为这样一个深刻的缘由,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坚持引进来发展战略,不断密切与中科院的合作,使青海湖的生态保护沐浴着科技的光芒。
刚刚浮出水面的鸬鹚在抖动翅膀,一只小棕头鸥和母亲在舔嘴亲昵……
在鸟岛景区,透过电脑视屏,游客和管理人员可以一起看到蛋岛、三块石、鸬鹚岛、布哈河口三角洲诸多地方鸟儿们的适时生活情景,游客观鸟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不仅可以使观察更加入木三分,在观鸟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享受,而且这种既远又近的观鸟手段,极大地降低了人类对鸟类的干扰,提高了对鸟类的保护。就是这样,有关青海湖的奥秘,在院地科研合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被解开,在揭秘过程中青海湖生态保护的方向和手段更加科学化。
按照所确定的合作方向,景区管理局同中科院10家科研机构,初步构建了网络视频监测系统、候鸟GPS跟踪系统、野外科考数据采集系统、青海湖基础数据系统、青海湖网络科普系统、野生鸟类禽流感监测预警系统、中国数字科技馆———迁徙的鸟科普系统等,广泛深入的合作,提高了青海湖生态保护的科技含量。
目前,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已投入300万元建成覆盖青海湖5个核心区共19个视频监控节点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保护区核心区域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共建成蛋岛、三块石、海心山、鸬鹚岛、布哈河口三角洲5个局域网,通过光缆和微波汇聚形成了青海湖网络。这一网络集野生鸟类禽流感防控实时监测平台、科普观测在线体验、鸟类行为研究为一体,实现了青海湖夏候鸟集中繁殖地的实时远程视频监控,有效提高了保护区监测能力,通过记录、分析这些鸟类的视频数据,进行鸟类行为研究,将有助于促进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保护。
野外科考数据采集系统、候鸟迁徙跟踪系统的投入使用,使青海湖景区从靠望远镜、纸、笔的监测记录手段转变为规范的信息采集数据化,监测人员在环青海湖的23个监测样地所采集的全部数据可自动导入青海湖基础数据库,确保了监测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而候鸟迁徙跟踪系统则实现了对野生水鸟的GPS跟踪监测,基本摸清了野生鸟类的迁徙规律及路线。
青海湖“迁徙的鸟”科普项目,依托网络为传播载体,向公众展示了青海湖独特的鸟类资源、高原湖泊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类型,引导公众通过“美丽的青海湖”、“认识候鸟”、“鸟岛观鸟”和“随候鸟一起飞”四个核心体验模块,了解青海湖候鸟迁徙和保护工作的全貌。开放的科技视窗,提高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让科技之光照亮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为此,围绕保护区植被恢复、湿地恢复、沙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疫病监测、生物多样性研究等,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和中科院明确,将继续本着“优势互补,借力发展”的主导思想,加强合作。中科院还表示将加大对青海湖科研基地的扶持,并将青海湖基地的成功模式推广到鄱阳湖。
为了一个极为有意义目标合作,擦出的将不仅仅是火花,迸出的将是恒久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