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2002年中国指纹识别市场概览

2002年中国指纹识别市场,波澜不惊,平稳发展。市面上鲜有新产品发布,也未见新的应用解决方案拓展到新领域。
资讯频道文章B

  2002年中国指纹识别市场,波澜不惊,平稳发展。市面上鲜有新产品发布,也未见新的应用解决方案拓展到新领域。2002年,指纹考勤产品仍然占据中国指纹识别市场的主要份额。产品价格,尤其是脱机式考勤系统的价格,较上一年有大幅度下降。脱机式指纹考勤开始夺取联机式考勤系统的市场份额。网络化考勤设备以及与企业管理软件的融合,开始显露新的应用趋势。指纹门锁在2002年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多家厂商介入指纹门锁的设计和生产,不断有更低成本的产品报道,预计2003年可以见到指纹门锁应用长足的进展。

  根据统计,2002年中国指纹识别市场在平稳中发展。2002年中国商用指纹市场销售收入总额为8,000~8,500万元人民币,警用AFIS系统的销售大约为3,500万人民币,合计市场总额为1亿1千万至1亿2千万人民币,较上年增长率为60%左右。

  目前,国内指纹识别应用的集成能力和水平仍差强人意,由此导致考勤、门禁等简单应用成为了市场应用的主流。应用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在目前这个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的市场,还缺乏有规模、具实力的经销集成商的介入。市场上产品众多,但真正“面向客户,面向需求”的产品极少。市场看起来很热闹,赢利的商家却屈指可数,80%以上的经销集成商每年指纹识别业务营业额不足30万。宣传充斥着谎言和大话,间接伤害客户、合作者、投资者的信心。

  2002年中国指纹识别市场的主要力量包括:核心技术供应商、硬件产品生产商、软件开发商和集成商、系统顾问和咨询服务商、产品经销商,以及投资者。2002年中国商用指纹市场销售收入总额为8,000~8,500万元人民币,警用AFIS系统的销售大约为3,500万人民币,合计市场总额为1亿1千万至1亿2千万人民币,较上年增长率为60%左右。

  市场现状

  市场概况

  从1990年代末开始,我们几乎每年都听到一些国内外行业权威们的预测:今年将是生物特征识别之年(The Year of Biometrics)。可是,年复一年,我们并未看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规模化和普及应用——权威们的预言一次次落空。年复一年,我们看见的是整个行业在艰难中摸索发展,在迷茫中冲动决策。是的,与十年前相比,甚至与五年前、三年前相比,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中国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代表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已经为市场广泛接受。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但是,这并不表示光明的前景已经清晰可见,更不代表胜利的果实已唾手可得。此情此境,恰如迷雾中的凌晨,大雾正在逐渐散开,前面的道路慢慢开始显露,我们要做的选择,是将要踏上哪一条路——也许,条条道路通罗马;也许,南辕北辙,虽上下求索而不得其径。

  技术及产品现状

  2002年中国指纹识别市场,波澜不惊,平稳发展。市面上鲜有新产品发布,也未见新的应用解决方案拓展到新领域。除个别亮点外,市场难以见到激动和兴奋,甚至连竞争都是在悄悄地进行。

  2002年,指纹考勤产品仍然占据中国指纹识别市场的主要份额。两、三种产品构成了主要的市场销售。产品价格,尤其是脱机式考勤系统的价格,较上一年有大幅度下降。脱机式指纹考勤开始夺取联机式考勤系统的市场份额。网络化考勤设备以及与企业管理软件的融合,开始显露新的应用趋势。

  指纹门禁产品和市场较为沉寂。与上年比较,产品种类、应用规模几乎没有明显增长。相反,与指纹门禁相关的产品——指纹门锁产品,在2002年得到了不错的发展——虽然还不足以令人满意。多家厂商介入指纹门锁的设计和生产,不断有更低成本的产品报道,虽然指纹门锁在2002年还未成气候,但市场发展基础——更好的产品,更低的成本,更激烈的竞争——已经形成,2003年可以见到指纹门锁应用长足的进展。

  政府项目应用方面,指纹社保卡,指纹暂住证,指纹准考证,指纹医疗卡等,在2002年在全国各地继续得到推广实施。正如我们以前提示过的,这些系统对指纹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具有深远的实质性影响。正如澳门特别行政区开始发放指纹识别居民身份证之后,特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特区居民身份证多用途管理委员会”。他们早已预见到社会各行业广泛的应用需求潜力。

  近年来,信息安全每年都是IT业宣传、炒作的重点。指纹识别技术,也向来自居为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国际市场有明显差异的是,在中国市场,指纹识别技术一直未能被主流的信息安全方案供应商以及主流IT设备制造商们所看重和采纳,其应用规模始终未能有所突破,大多数有关系统和应用都还停留在试点和评估阶段,实质性的和规模化的应用,有待未来两、三年的努力去拓展。

  金融业是指纹识别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后最早期的应用领域。指纹识别保管箱系统,2002年继续在金融界得到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使用指纹识别技术进行租户身份识别和管理控制系统的保管箱库超过250个。指纹储蓄户身份识别系统也继续在多间银行进行试点,相信在未来一、两年,随着针对金融界应用的指纹识别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逐步完善,指纹储蓄系统会有规模化应用。指纹识别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还有一个具有潜力的方向,就是内部操作人员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这个应用属于我们前文提到的信息安全领域。不难理解,金融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注重信息安全的领域之一。

  至于指纹识别的核心技术方面,从全球范围看,无论从识别算法、指纹采集技术,还是处理芯片的运算能力方面,2002年都没有突破性进展。国内虽然有数家企业声称拥有指纹核心算法,不管来源如何,但很明显,技术上并没有值得特别关注的亮点。核心硬件技术(主要指指纹采集技术),更是需要继续依赖国外供应商。核心技术的发展,绝非一日之功,它往往需要的是基础理论级的突破,这种突破,是要众多研究机构和整个业界的共同努力,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和时间。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要在指纹识别核心技术上全面取得突破和发展,更是任重而道远。

  市场规模

  根据统计,2002年中国指纹识别市场的总体规模,与作者在2001年年底所做的预测惊人的一致。这一方面是值得作者开心的事,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指纹识别市场缺乏飞跃和突破——被笔者准确预测到的实际上是中国指纹识别市场的平稳发展。

  2002年中国商用指纹市场销售收入总额为8,000~8,500万元人民币,警用AFIS系统的销售大约为3,500万人民币,合计市场总额为1亿1千万至1亿2千万人民币,较上年增长率为60%左右。2002年,在中国市场总共销售了近16,000台套各类指纹识别产品和系统。

  市场局限

  2002年中国指纹识别市场的平稳发展,仍然难以掩盖存在的诸多问题。

  应用五花八门,但集成水平有限

  国内指纹识别的应用领域和行业,算起来已有十数项之多:考勤、门禁、银行、教育、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公共安全、信息安全......,但有关集成能力和水平却差强人意。由此导致考勤、门禁等简单应用成为了市场应用的主流。应用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在目前这个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的市场,还缺乏有规模、具实力的经销集成商的介入。

  众多供应商推出产品,却鲜有真正“面向客户,面向需求”者

  何谓“面向客户,面向需求”的产品?我们认为,至少具备下述三项要求的产品,才可以称为“面向客户需求”(Demand-Oriented):

  •产品设计完全贴近应用解决方案:在接口、使用频度、外观设计、系统平台等方面充分理解和照顾应用需求;

  •产品成本充分考虑应用及客户心理:良好的性能价格比,以及量与价的关系的策略性考虑;

  •对应用集成商的开放性和强力技术支持:既是实力的体现也是市场的需要。

  以此标准衡量,目前市场上可谓好产品不得见也。

  市场看起来很热闹,赢利的商家却屈指可数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以2002年为例,总共8,000万元左右(仅商用指纹系统,AFIS系统不计)的市场总额,何堪支持上百家厂商的生存?80%以上的经销集成商每年指纹识别业务营业额不足30万,如果没有其他业务支撑,恐怕早已淘汰殆尽!市场发育阶段众多厂商的盲目介入,虽有利于市场的发育,但牺牲者付出的代价着实令人惋惜。

  谎言与大话

  同国内其他行业的商业环境相似,中国指纹识别领域也充满了谎言和大话。“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际首创产品”,“获得千万美元出口大订单”,“年产15万台指纹识别设备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产品识别错误率为零”,“指纹产品已在XX地区大规模走入寻常百姓家中”,等等,不一而足。

  如此种种的谎言和大话,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各商家的产品和企业宣传资料中,更经常出自一些行内人士,甚至所谓学术权威之口。这些言辞,有些属于大放厥词的空话(我们听到的最有名的空话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以生物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云云),虽无恶意,但贻笑大方。更多的属于有意识的欺骗和误导,这样的谎言,对产业的伤害是多方面的,直接的伤害比如造成客户对技术和产品过高的期望,对客户选型的误导,以及对投资者的误导等。间接的伤害主要是谎言被戳穿后客户、合作者、投资者信心的丧失。

  反省

  中国指纹识别市场存在一些技术和产品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缺乏对市场及客户价值的真正理解和洞察,导致:A.生产商闭门造车;B.经销集成商一窝蜂追简单、热门应用;

  •缺乏对市场应用的规律性的掌握,国外厂商自然不了解中国国情,国内业者也同样是一头雾水;

  •实力不够: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市场运作水平都很低,大多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行业中缺乏足够的互信、合作与互补。

  这些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善,从业者的生存堪忧。可以预见,在近一两年,危机将悄然而至:

  •核心技术逐渐普及,指纹识别硬件产品生产制造门槛将大幅降低,竞争将从生产商一级展开。

  •恶性竞争,低价倾销会日趋普遍,缺乏竞争力的生产商、经销集成商前途堪忧。

  •市场上厂商尚无品牌意识,更谈不上品牌优势,竞争力将无从谈起。

  •市场逐渐步入成长期,吸引力日趋明显。不少其他行业(包括IT行业)巨头和职业投资者将从战略层次介入,重新洗牌不可避免,后来者将居上。

  主要的市场力量

  核心技术供应商

  目前中国指纹识别技术市场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核心技术供应商。不是因为没有中国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而是中国国内尚未培育出核心技术的交易市场。国内少数持有核心技术的指纹识别厂商,目前仍然是以提供最终应用产品,而不是以输出技术为主。有限的市场规模下,光靠输出核心技术,还难以维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指纹识别核心技术主要指两方面。其一是软件,即指纹识别算法;其二是硬件,即指纹采集技术。国内的核心技术厂商主要是指掌握了核心软件,即指纹识别算法的厂商。目前有十数家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宣称自己掌握了核心算法。他们之中,属于自己原创技术的不过五、六家。

  至于指纹采集硬件技术,目前成熟和常用的指纹采集技术有光学式采集和硅芯片(Silicon Chip Sensor)采集两大类技术,两者各有千秋:光学式采集技术易用性和采集效果最好,但体积和功耗偏大;硅芯片采集技术体积小,功耗低,但易用性和采集效果较差。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光学式指纹采集产品占据着明显的市场优势,市场上销售的联机指纹采集器、指纹验证设备、门禁设备等大多是光学式。同时,因为采集精度和采集区域面积的要求,所有的警用AFIS采用的滚动式指纹采集仪都是光学式的。

  作为核心硬件的指纹采集技术,硅芯片暂不用说(该类技术和产品生产为几家国际半导体巨头所把持。国内企业基本没有机会),光学式采集设备中,核心的CCD或CMOS传感芯片,也是被国外供应商所控制,国内厂商能发挥的技术空间只是光学光路和外围电路的设计和生产,离核心技术的完全掌握尚有一定距离。即便如此,目前国内专业生产和批量供应光学指纹采集设备的厂商也只有两、三家。

  这就是国内指纹识别核心技术供应商的现状。他们虽然不以输出核心技术为生,但凭借着掌握核心技术的便利,他们在终端应用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尤其在政府项目和较大型应用中,客户对供应商是否掌握核心技术这一细节极其敏感。

  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将在以下两小节与硬件产品生产商和软件开发商一起介绍国内主要的指纹识别技术供应商。

  硬件产品生产商

  目前国内指纹识别产品生产商大致的状况,根据前一小节的描述,他们并不具备核心硬件技术。半导体采集传感芯片(即硅芯片)100%需要进口,而光学式指纹采集器,虽然国内可以生产,但产品质量、体积、可靠性、稳定性与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国内从事应用产品生产的厂商,在核心元器件和技术上(国外核心硬件技术供应商往往将软硬件核心技术捆绑输出)还得依赖国外供应商。

  令人欣喜的是,国内厂商一直在不懈努力,开发具国际水平的光学式采集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两款不错的产品,相信随着他们的继续进步,未来一、两年,至少在光学式指纹采集技术上,国产货有希望成为国内市场主流。

  国内指纹识别硬件产品生产商生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联机式指纹识别仪(考勤),脱机式指纹识别仪(考勤、门禁),指纹门锁,指纹鼠标(信息安全),指纹保险柜、指纹枪械柜等。

  目前国内主要的指纹识别硬件产品生产商有近十家,2002年产销量合计近万台/套。在国内市场占有高达70%左右的比例。预计这一比例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增加。

  这些厂商主要有北京中控、广东粤安、西安青松、长春方圆、厦门宝利铭、佛山华运、长春鸿达、杭州中正、北京培富士等几家。

  软件开发商、集成商

  严格地讲,在中国指纹应用市场,也没有专业的软件开发商和应用集成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市场尚在发育中,真正有实力的开发商集成商绝少介入。不过,在社保系统、暂住证系统等政府项目中,还是可以看见个别大型集成商的身影。

  国内的几家AFIS系统供应商,也许可以算作中国指纹识别市场最主要的软件开发商和集成商。因为他们实施的系统绝对以软件为主,而且销售额可观:几家AFIS供应商的销售额合计,占到中国指纹识别市场30%的份额。

  至于在商用指纹识别市场,目前的主流应用为指纹考勤系统。在指纹考勤系统的市场销售中,考勤管理软件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在中国市场,像这样简单的通用管理软件很难体现其价值,不过在目前的市场销售中,一套好的考勤软件确能左右客户对指纹设备硬件选型的决定。

  除前面提过的几家AFIS供应商外,中国商用指纹识别应用市场比较出色的集成商还有深圳大易、北京佰通美加、湖南苏博泰克、上海一维等。

  随着指纹识别技术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普及,相信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会在未来两三年内大量采用指纹识别技术和产品,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会逐渐发展到以指纹应用为业务主体。我们期待着他们的加入,期待着中国指纹识别应用领域的不断创新,期待着中国指纹识别应用市场的兴旺和繁荣。

  系统顾问、咨询服务商

  每一个成熟的市场,都会有一批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服务供应商,向市场提供顾问、咨询及信息服务。提供专业服务,已成为在一个业已成熟的市场保持业务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在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市场,已经培养出了数量不多的一批顾问、咨询公司,他们向市场提供从市场信息及分析、技术及行业趋势、产品及系统咨询顾问,到政府采购顾问、行业交流活动(会展)、行业媒体发行、产品评测、长期产品展示等等服务。他们已经成为在生物特征识别行业中率先实现赢利的企业。IBG、BTT、Biometric Digest、BMI等企业和机构是其中的代表。

  目前在中国指纹识别市场提供顾问、咨询服务的服务商,只有佛山华运一家。佛山华运提供的服务包括市场调查及信息发布、技术、产品及市场趋势分析、细分市场研究、产品选型及系统实施顾问以及终端产品评测。佛山华运定期发布的行业分析研究报告,是目前中国指纹识别市场唯一的较完整信息来源。

  产品经销商

  2002年中国指纹识别市场销售的近16,000台/套的产品和系统,是通过上百家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的辛勤工作所完成的。他们见证了中国指纹识别市场拓展的艰辛历程,他们经历了市场培育和耕耘的酸甜苦辣。年复一年,中国指纹识别产品和系统经销商们在不断淘汰中继续成长,在市场缝隙中艰难求生。他们前赴后继,不幸者,在失误和绝望中消逝;幸运者,在努力和期盼中生存。

  由于生存的艰难,国内指纹识别产品经销商们,大多将指纹识别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甚至作为主营业务之外的辅助业务。他们的主营业务一般包括电脑软硬件、办公机具、安防系统、智能卡技术等。

  对于经销的产品种类,他们也是兼收并蓄,进口货、国产货;门禁考勤、门锁、信息安全,只要经济上可行,他们尽可能都涉足。

  在这些经销商中,有少部分以指纹识别业务为主营业务,并且通过他们辛勤和有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深圳美货源、上海斯玛特、厦门一指通、武汉数码人、上海安安等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投资者

  全球范围的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不同背景的投资者。除引入相关行业投资外,国内有个别指纹识别公司还引进了风险投资。其他行业对指纹识别投入较多的主要有电子及通讯行业,计算机行业。许多传统产业如建筑材料、房地产、制造业、普通贸易等,也对指纹识别这样的高新技术兴趣浓厚。进入高新技术领域是许多传统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理想,虽然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但他们投资的热情似乎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还有很多清醒的职业投资者,正在继续观察和注视生物特征识别产业的发展状况,他们在进行广泛的信息收集、人员和技术准备,他们在等待和筹划自己认为适当的进入时机和方式,两三年内,他们会大量介入,届时,指纹识别行业的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

  中国指纹识别行业确实急需大量的投资进入,全面提升和改造产业状况,促进市场的发展和早日成熟。

  结论

  2002年的中国指纹识别市场,发展平稳,进展缓慢。但在沉闷的表象之下,技术在发展,市场在演进——一切都在悄然中进行:技术进步的逐渐积累,市场发展道路逐渐清晰的呈现,厂商推陈出新前的埋头苦干,新加入者的逐渐渗透,以及不少策略投资者的冷眼旁观和虎视眈眈。

  总而言之,2002年的中国指纹识别市场,因为行业主角们大都在力量积蓄之中,潜在投资者和进入者尚在观望之中,因此而显得格外的平静和沉闷。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沉闷之后肯定是快速的发展甚至飞跃。然而,对于目前行业中的许多游戏参与者而言,沉闷之后意味着的却可能是消亡。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