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区的属性和功能不同于企业园,本文以万佛湖为例,重点探讨如何根据项目定位及业主需求,建设智慧生态园,以此给业界一些借鉴和参考。
文/林伟 蔡兴宁 童宁 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杨佳
案例概述
万佛湖滨湖生态园区是安徽省2011年旅游重点工程之一,占地面积960亩,总投资1.5亿元,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纪念馆、民俗街、主干道、游览步栈道、出航返航码头、景观园林以及休闲娱乐设施和亮化工程等。
万佛湖滨湖生态园区地处万佛湖大坝北侧,离317省道约4.5公里,是万佛湖入口景观大道的终点。该项目占地65公顷,北界为万佛大道及左侧水杉林(约 100米)至龙舒路,西界为联系西大坝码头道路,东界为龙舒路至松渡码头道路外线,南为万佛湖主、副大坝及坝中上,经西山到松渡广场。结合项目的目标定位,笔者以“实力万佛湖、生态万佛湖、智慧万佛湖、平安万佛湖、和谐万佛湖”为整体规划建设理念。
了解业主需求
笔者在仔细了解业主的相关要求,并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了解了基本了解了当地环境特点和客流情况情况,并充分了解了业主实际需求而编制的。
设计过程中主要了解和调研了以下主要情况:
项目所在地基本情况、园区未来主要使用功能,对建筑智能化的相关需求;
国内各主要生态园区的智能化建设水平;
省内同类项目的智能化投资规模和建设档次;
充分了解了万佛湖当前旅游发展状况、万佛湖旅游发展战略目标、项目档次定位和业态组成,及主要客流组成情况;
对项目智能化建设的要求达到的目标也有了充分了解。
设计重点
通过笔者对现场的实地勘察和业主沟通,确定了方案设计的重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解决大型园区区的集中管理、各种智能化系统设备大面积联网及远距离的信号传输的问题。
方案设计中提出建立基于光纤和TCP/IP技术的安防信息网,要求设计中各个智能化主要系统的联网均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光纤局域网技术。使得系统容量比传统的模拟系统提高了数倍甚至数十倍,对未来的各个系统的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各个智能化系统的联网半径理论上达到了无限远;数字化的信息传输和光纤技术的应用使得各个智能化系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基本没有损耗和干扰现象,同时大大简化了传统智能化各种总线、协议的堆砌,避免了传统智能化蜘蛛网式的布线方式。
2. 游客中心和滨湖公园项目分二个地块进行开发,以及未来整个园区信息化的接入,对于各期工程分部建设过程中与前期工程衔接的问题也是主要解决的问题。
IP数字技术的应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的计算机网络交换使得,整个园区的智能化系统也以这3个网络节点为基础进行信息交互和传输,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各个地块分别建设时,只要各个地块中心设备间与管理中心间存在一根光纤就能保证未来各个地块智能化系统均能有效的与中心联网,使得项目分步实施的难度降到了最低。
3. 项目开发周期长、如何保证前期建设的系统在后期工程实施时不落后,如何保证前后期系统技术的兼容性和延续性也是本次方案设计的重点。
方案设计中选择了TCP/IP开放式网络协议作为各个系统传输的基本协议类型,保证了系统在未来10年内都不会落伍。TCP/IP协议技术是现代生活中应用最多,最为成熟的技术,也代表了未来园区智能化技术发展的方向,保证了在未来项目建设过程中后期工程的各个系统均能有效的和前期工程兼容和衔接。
光纤的大量应用也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架构寿命,避免了传统模拟铜缆寿命短、易氧化的问题。
4. 解决智能化园区投资大与业主项目成本控制间的矛盾,合理平衡了投资与收益。
开展数字化生态园区建设,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节省的资金反过来又投入到了生态保护和数字化生态园区建设中,将园区资源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带入一个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建设园区资源保护和安全管理、经营策略需求迫切、投资小见效快的重点建设项目。
站在管委会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角度,重点在建设规模较大、集成度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网络系统、综合安防系统、会议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电子售检票等子系统上进行优化设计,在今后的扩展性和兼容性都重点考虑,同时在施工工艺、系统集成、调试等方面都需求认真分析,充分考虑系统建成后的耐用性和维护性。
5. 安防系统关键部位做到摄像全覆盖,无死角。
近年来公共暴力事件频繁,如何加强园区的安全防范管理,成为了管理者重点考虑的问题。公共安全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公共设施安防建设相继展开,园区安防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为园区的安全防范管理带来了完善的解决办法。然而很多建设方为了节约工程造价,采用缩减前端摄像机数量的方法,事实证明,这部分资金的缩减将会给园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后期还要增加建设,追加投入。在系统设计时,对所有前端布点位置进行现场勘察,对摄像机覆盖范围,安装角度等进行精准定位,确保最大化的利用每个点的作用,必要时对个别点位的设置进行优化,从而确保关键位置实现摄像全覆盖。
6. 结合文体中心的使用特点,着重施工工艺。
生态型园区和其他的办公园区不同,部分子系统的建设实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系统的耐受力,例如公共场所的导引、古建筑等部位的安装,每次都有参观者一批批的使用,如果选材不好,或者是施工不细致的话,可能没过多久,因进出长期使用等因素造成损坏,前期设计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必要时在重点部位做加固或保护措施。前期设计中应考虑后期施工精度的保证,对可能出现以上现象的设备,选型上充分产品质量,精选优质产品。
综合管理,数字万佛湖
“数字万佛湖”建设的总体目标为:以满足万佛湖自身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发展需要为宗旨,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各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为纽带,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网、一平台、两个中心”,实施“五大工程”,基本建成与风景名胜事业发展相适应,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具有万佛湖自身特色的数字化生态园区基本框架体系,实现“一个转变,五个促进”。
其中:
一网:万佛湖风生态园区区域信息网络。
一平台:万佛湖风生态园区信息平台。
两个中心:万佛湖风生态园区数据中心、管委会指挥调度中心。
五大工程:即五大领域数字化工程。包括:生态园区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设管理、旅游经营服务、公共安全保障、政务管理服务。
“一个转变、五个促进”:即变分散管理为协同联动,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促进生态园区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设管理、旅游经营服务、公共安全保障、政务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能的提升。
数字万佛湖的建设,涉及生态园区资源保护、经营管理及产业发展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数字化生态园区建设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2个层面和2个中心的建设:即基础层、应用层和指挥调度中心、数据中心。
基础层
包括通讯网络设施、信息安全保障及一些基础软件平台。
应用层
包括面向各职能部门的应用信息系统;以加强资源保护管理为目的建设的环境监测系统,生物、文物资源监测系统,规划检测系统,森林防火系统等;面向日常经营管理的OA办公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以及面向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数据及指挥调度中心
实现对各业务系统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服务,包括遥感(RS)数据,地理信息(GIS)数据、GPS数据、多媒体(MEDIA)数据,以及其他综合业务信息数据。指挥调度中心实现管理资源的整合,及对各职能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
系统互联,智慧万佛湖
“智慧万佛湖”服务与应用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资源与环境保护数字化系统
资源与环境保护数字化系统主要由:寺庙消防安全监控、环境质量监测、气象信息监测、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已建)、地质灾害防治、资源与环境综合监管等系统构成。系统逻辑框架如图2所示。
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规划信息资源管理、行政审批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市场监管、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等系统构成。
旅游经营服务数字化系统
旅游经营服务数字化系统主要由:电子售检票、旅游客运业务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客服中心、生态园区客户资源管理、目的地游客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景点)、客流量实时采集与统计分析、旅游经济运营监测与统计分析等系统构成。
公共安全保障数字化系统
公共安全保障数字化系统主要由:报警与监控、电子警察、350M集群通信、GPS车辆调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系统构成。
政务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
拓展政务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政务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电子期刊、政务数据中心、生态园区电子商务。重点突出资源推介宣传、政务办公、生态园区旅游电子商务三大服务。电子期刊设置新闻、资源介绍、公众参与、网络服务等四类栏目。政务数据中心主要面向部、省、生态园区三级的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务和办公服务。
电子商务系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生态园区门票、索道、宾馆、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的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
信息集成调度系统
系统主要由面向决策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管委会指挥调度中心构成。
万佛湖生态园区信息平台
万佛湖生态园区信息平台包括面向管委会内部的管理平台和面向游客、公众的公共服务平台两大部分。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涉及到技术体系框架的各个层面。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根据中办发[2003]27号文件,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综合采用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等多种安全措施和手段,覆盖安全保障各个环节,对系统进行动态的、综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