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张进飞
核心观点:高清的普及推动了智能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
智能分析最近在平安城市被炒得沸沸扬扬,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智能分析已经热了不是一两年了,之所以这么热门与高清的普及有关。因为以前用的是模拟监控捕捉的影像看不清,更别说做智能分析识别。
这两年高清普及后,智能分析就起到作用了,原来因为看不清识导致别不了或者识别率比较低。但是高清化以后识别率提高了,原本的识别率只有50%,现在已经达到70%。所以高清的普及促进了整个智能分析市场的发展。再加上现在的实战要求,非结构的话的数据如何检索?肯定要用到智能分析了,如摘要检索、特征检索、行为分析等。
相对其他行业,平安城市应用智能分析会有什么哪些不同的地方?
平安城市智能分析应用在公安领域的要求会比其他行业要高,因为公安部已经做了多次尝试,公安部的相应规范也已经出台,实际上结构化特性、行为这些在公安领域都有相应规范,这对于我们做智能分析是有帮助的,也为将来全国的联网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公安部也出台了很多关于智能分析性能指标的要求,这也能对市场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人脸识别是最近公安部重点花力气打造的项目,您怎么看待人脸识别技术的?
公安破案无外乎就是抓捕人或车,或者由车追溯到人。所以其对人脸识别的要求比其他行业要高得多,二代身份证可以采集数据再加上监控高清化,如果能捕捉到影像与后台数据进行比对识别,能更好的进行嫌疑人抓捕或者布控。
但是这项技术目前在业界乃至全世界的准确率都不行,因为二代身份证都是正面像,而社会治安捕捉影像大多都是侧面,而且是动态变化、受光照、环境因素影响导致识别率不高。
所以现在人脸识别多用在特定场合如机场、港口、地铁、车站、电梯口等场合发挥作用,同时人脸识别也属于实战应用其中一部分。
智能分析目前在平安城市主要应用在哪些场所或领域?
智能分析大部分用在卡口,如车牌识别、绿灯卡口、虚拟卡口补充固定卡口的缺陷。
人脸识别在之前讲过的特定场所下使用与黑名单比对进行布控,当然摘要、检索这些都是为了事后研判。同时在几十个视频中要找到嫌疑人对象,首先要使用摘要,找到嫌疑人再对嫌疑人的特征进行检索。
其他还有周界的越界防范、密度检测这些事前的分析都是为了预警。例如拥堵、打架、聚众、拉横幅,这些特定场合都能用到。还有遗留物检测,如公共敏感场所的包裹几个小时没有人认领,有可能是犯罪分子放的包裹。这些应用在当前都是非常普遍常见的。
目前智能分析平安城市应用除了准确率问题外还有哪些问题存在?
还有漏报率,误报和漏报是两个很重要的指标。公安希望视频分析能提高效率,哪怕误报率高点但是能节约了人为查看视频的时间,或者减少搜索嫌疑人的时间,但是漏检率就不能太高。
Svac标准您怎么看?而且H.265马上也要提出了。
我觉得Svac标准的提出与推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觉得Svac目前成长还不过,产品不多技术不够稳定,性能也还不够高。广东省要求十月一号之后全省都要求使用Svac 推广力度还是很高的,这是逼着大家先用国产的东西,因为他毕竟还能采集会视频,只是效率差一点没那么清晰而已。那是我相信未来几年随着国家在这方面的大力投入,还是能发展起来。而且Svac里面还有一些特性svc、roi等等都可以用得到,还是蛮适合应用于公安领域,因为他有些特性是针对公安去做的。
平安广州智能运维目前情况怎样?
运维大家目前是越来越来重视的,因为我们的监控点很多,运维都是外包给第三方去服务了。随着视频在公安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对视频本身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大的项目投入的资金很多,所以大家都在思考怎么去保障起正常运作,所以对运维这块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在未来几年也将会是非常重要的业务。
运维的平台肯定是要单独划分,资源的管理、资源的监控、故障的管理分析以及预警。通过各种通信协议对前段的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以及交互,总的来说IP的网管+视频智能的分析就能对整个网络的设备进行监控,再结合各种智能分析的模型,判断故障点的定位、类型的分析等等结合,一方面监控运行的状态一方面执行故障预警及定位分析原因,然后根据标准的运维流程分派给相关的运维团队去执行。现在都是按服务付费的,运维的不好钱也给的少,所以运维也很紧张。
当然在这过程中,运维团队也会沉淀出一些经验如某区域或者品牌、产品的故障率会高点,在故障高发期之前提早做出一些防护措施。
在最新的平安城市要求里面有没有加入一些反恐需求?
反恐已经超出了视频监控的范围了,他属于公安部门内部指挥部门的范畴,所以不管是反恐还是普通的社会治安,对于视频监控来讲都是一样。可能某些场合不需要摄像机的,但是可能因为有反恐的需求加入了摄像机,或者他要对某一类型的人要进行识别。
明年平安城市的建设热点主要会在哪一块?
肯定是联网,从业务领域来讲应该是怎么深度应用实战,其实哪怕是建设少量的视频点,只要能很好应用到实战的话,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布的监控点已经够多了,关键是怎么去使用好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未来还应该是在实战应用方面下功夫。
未来平安城市的发展方向如何?
平安城市只是智慧城市其中一小块而已,但是平安又是最重要的,所以智慧城市是反过来促进平安城市的,因为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保证社会治安。随着图侦领域未来业务的发展,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业务的推动而提升实战应用的成效,未来平安城市的机遇仍然很大。目前我们的智能化只是在局部有不错的点,未来如果能做到联动、交互性更强,那安防应用的效果也将会更好、更智能、更物联。
受访人/刘聪
核心观点:第一轮平安城市到第二轮的特点是从基础资源开始走到了应用,第二轮到第三轮的特点应该是从应用到细化应用、深化应用。
智能分析有些会受到识别率和准确率的影响,您怎么看?
静动态人脸识别都已经达到实战应用级别了,静态识别指的是人站在固定位置通过高清数码照相机拍摄照片。动态人脸识别的识别率目前也已经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
但是露天识别率目前还没达到要求,因为受光照的影响比较大。而室内动态人脸识别如机场,在白天晚上的光照环境是比较固定。至于智能检索以及车辆的多特征识别这块基本应经可以到达实战的应用,因为其实际应用受到的影响相对比较少。
犯罪分子会把车牌换掉,或者用假牌。另外罪犯也知道把遮阳板放下里以免被抓怕到脸部。
系统可以专门针对在夜间把遮阳板放下来的车辆进行报警。根据我们的侦查行动发现夜间把遮阳板放下来人犯罪的几率是相当大的。
从过去一年来看,国内的安全形势还是比较紧张的,目前招标方案中有没提出一些反恐的新需求?
我们之前的应急指挥平台或者指挥中心都在办公室,现在都搬到了视频侦察车、应急指挥车之类的,当发生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应急指挥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部署到案发地点。
另外一个特点是无人机在群体事件时,实际情况人山人海,很难看清楚现场的情况,无人机就能充当实时眼睛的作用。把现场的情况真实的反馈回来,结合智能分析进行实时的布控和人员的抓捕。过往的群体事件都是靠时候翻查录像结果。
广州平安城市在系统的运维是否有统一要求?
有的,对设备的运维状态。对图像的质量等级进行相应监管,这些数据在后期要求县传到市传到省,省里面对视频监控状态是有考核的,考核的过程以前是以下面上报为主。那现在下面的设备状态曲线图都有了实时的记录,上面是会有非常准确的参考数据的。
广东省的要推的svac 在平安城市的应用的优势有哪些?
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是国家自主的标准 以前264是国外的国际标准,在国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家推出自己的一个标准实际上是势在必行的。
Svac有相应的技术优势,比如安全认证和密钥功能、身份信息叠加功能。
每一企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要形成完整的链条和体系是不容易的,但是谁都不愿意去改变,因为改变是痛苦的,svac同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觉得国外在科技这块总是领先我们的,svac是国内的提出的,是不是够成熟。所以国家才选定广东省做现行项目。由政府牵头的项目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Svac在平安城市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个人观点还是贴近实战这块,大平台建设方向是对的。因为我们跟刑侦相关接触较多,大的数据整合之后在应用要更加细化,贴近实战。应用层面应该越小越好用,更顺手。小的应用各取所需,不同警种取用不同的功能,但是共享一些大的功能比如云存储、云计算。也就是说在资源、算法这块可以共享,在应用方面按照不同的人群和警种需求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轮平安城市到第二轮的特点是从基础资源开始走到了应用,从第二轮到第三轮也许从应用到细化应用深化应用这方面。
社会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这块准备进行联网共享。讲社会资源和政府公安建的资源进行整合,但实际现在还是有大的壁垒,比如公安是视频应用的最主要单位,但实际如教育或其他政府单位都有自己的视频监控,这涉及到部分之间的协调和标准问题。
受访人/张涛
核心观点:全国联网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完成什么样的事情?不能纯粹为了联网而联网,或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要考量其对管理、实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
您看到过去一年平安城市的项目,有哪些新的特点或者新应用?
从信息运营商角度来说,我们跟IT领域可能比安防要靠得更近,所以我们对平安城市中IT的技术和需求会比较关注。
在视频监控的服务平台上,引入云存储的概念,通过云的方式为用户来提供服务。
平安城市是管理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一般建设规模是以城市为单位的政府来主导,但实际主导者也是公安部门,公安对于平台又有安全性要求。所以经常这些平台都是以城市为单位独立建设的,互联在考虑进行中但是步骤没那么快,而且通常不是以省级为单位来建设平台,而是以县、市区级为单位来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公安牵头的平台基本可以说是为他们单独建设的。
公安部门有要求2015年实现全国的联网,您怎么看?
技术上要实现其实不难,主要还是看主导单位对事情的决心有多大的问题,因为这确实是自上而下的一个工程,只要有资金和人员保障还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做到什么程度就有很大的差异性了,
一,安全问题:因为平台都是地市财政出资独立建设,各地市信通科的信息传递到省级厅的过程中能否保障信息的安全?
二,范围定义:全国联网的概念其实很虚,全国各省到底有多少地市连接才算?如果只是一个范范的概念可能要完成很容易,哪怕只是广州市各个区域、街道等联网接入都没那么容易做,更别说全国来做联网。所以对于范围,规模的定义很重要,百分之十的点接入和百分之九十的点接入难度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因为量变导致了质变的差别。
三,意义何在:全国联网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完成什么样的事情?不能纯粹为了联网而联网,或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要考量其对管理、实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
我个人觉得到2015年不可能实现大家心目中的联网,因为目前全国联网的必要性还没达到非联不可的程度,全国联网是为了信息化,便于搜索掌握,但现在多数还是当地的公安把当地的情况处理汇总打包传送给其他省,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来达到信息的流动。因为这是一个区域化比较浓的领域,要实现全国联网其内部推动力还不够。
云计算和大数据目前在平安城市的状态如何?
安防项目特点喜欢是跟随新技术,目前阶段我觉得是为了设立招标的门槛以及炒作概念。还没到达必须用该技术不可的地步。
但新技术必须有些人做小白鼠,在监控领域我觉得云计算现在还谈不上,我觉得云存储可能是第一步实现的,因为安防界所有的技术特点是对计算量要求不大,但对带宽和存储空间要求量极大的一个系统。
Svac广东省作为全国的试点,要求十月份开始所有政府主导的项目都要求用svac标准,svac技术的核心会将前端识别的特征放到编码内往上传,它要求前端不光只有图像,还要将分析到的基础数据提供过来,便于后端进行统一处理,后端平台的压力就没那么大。
一、视频监控提供的大数据一定是智能视频处理完后才能去做大数据分析
二、智能分析一种是事后分析,一种是及时分析(越界、打架)。大数据的有效性在事前为道路规划、预警、预案提供帮助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建立在所有的前期数据上为以后将要发生的事件来做提前准备。
广州的三年规划有云服务平台,目前落地情况如何?
建设进度落后,政府的要求还在变化,我们在做些铺垫。先重新规划一个平台,把其他二类点建设平台支持28181。将来政府觉得你的平台好,也许直接拿去用。或者与政府的平台对接。目前还以建设、改造、高清化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