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Qualcomm:加速移动创新 开启智能未来

  保罗·雅各布:首先,我想祝贺杨杰董事长及中国电信团队,你们再次成功举办了一届非常出色的盛会。我也很高兴看到今年的峰会聚焦于整个生态系统,因为我们看到了行业中的一个巨大变化——我们现在更多关注于生态系统,而不是仅仅看到终端本身。此前我也参加过多次由中国电信和Qualcomm联合举办的大会,Qualcomm和中国电信有着悠长的合作历史和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的合作始于3G CDMA技术,后来又延伸到4G LTE 、4G+以及全网通技术之上。
资讯频道文章B
  保罗·雅各布:首先,我想祝贺杨杰董事长及中国电信团队,你们再次成功举办了一届非常出色的盛会。我也很高兴看到今年的峰会聚焦于整个生态系统,因为我们看到了行业中的一个巨大变化——我们现在更多关注于生态系统,而不是仅仅看到终端本身。此前我也参加过多次由中国电信和Qualcomm联合举办的大会,Qualcomm和中国电信有着悠长的合作历史和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的合作始于3G CDMA技术,后来又延伸到4G LTE 、4G+以及全网通技术之上。

  除了祝贺中国电信成功举办此次大会,我还想对中国电信在杨杰董事长带领下取得的诸多成果表示祝贺。中国电信持续展示了他们在行业和创新方面的领导力,包括宣布部署国内首个全国性的NB-IoT网络,以及推动全网通成为国家标准。中国电信还展示了非常卓越的管理能力,最近他们再次获评为“亚洲最佳管理公司”。

  30多年来,Qualcomm一直专注于推动移动技术的演进,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移动行业的巨大变迁。原来我们关注的仅是语音呼叫本身,而现在我们更多关注带宽、时延、成本、性能、续航能力等各种因素,由此可见,我们的行业经历了非常深远的变革。我们的创新以及通过合作将我们的这些创新带给市场,这不仅变革了我们的行业,同时也为其他行业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我们成功从模拟技术演进到数字技术,从2G、3G发展到4G LTE;我们重新定义了人们和终端交互的方式。就如我刚刚提到的,我们现在关注的不仅是语音呼叫,我们还关注如何将联网体验从桌面拓展至移动互联网,从而实现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宏大的机遇。过去30年,Qualcomm成功连接你我,并将人们与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和事物连接在一起;未来30年,我们将连接万物。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我们所使用的不同设备都变得更智能、更交互,我们生活的方式也将因此而彻底改变。

  不管是Qualcomm还是整个业界,我们都将继续积极推动创新。我们可以规模化地实现创新,从而有能力改变世界。有人认为,当前行业中创新的脚步已经慢了下来甚至不再存在,而我并不这样认为。大家不妨走到我们的展区看看,就能看到大量多样化的全新终端,更重要的是,你还将看到移动技术在众多不同领域的新型应用中。

  Qualcomm正在多个不同维度上持续驱动创新,从而赋予终端更多功能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比如说,我们通过千兆级LTE和Wi-Fi 11.ac技术实现超快连接体验,我们通过机器学习让终端变得更加智能,我们还提供更加丰富的多媒体体验和更好的摄影功能。我们专注于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打造和提供各种技术,从而支持制造厂商打造最出色的终端产品。

  在我们诸多创新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也是我们和中国电信紧密合作的项目——全网通。Qualcomm全网通技术,仅一颗芯片便可以支持目前使用的所有主流模式,从2G到4G以及中国要求的所有频段,一台终端即可漫游全球,同时实现了一款终端只需要单一的SKU,以及全球通用的设计,支持双卡模式。目前,我们在整个骁龙系列产品线均实现了Qualcomm全网通。目前中国已经有120款全网通产品设计发布或正在开发中,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项目,也是我们与中国电信正通力合作的一个重点项目。

  我们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创新就是千兆级LTE,这是我们迈向5G的重要支柱。Qualcomm发布了业界首款千兆级LTE调制解调器——骁龙X16 LTE调制解调器,使大家通过移动端,在指间即可轻松感受光纤般的连接速度。我们需要高速的网络连接以满足消费者所需的不同应用场景,比如说4K超高清解析视频流,360度全景VR视频,以及其他很多要求高带宽的应用。当然,我们并没有止步于此,今年,我们又发布了新一代的千兆级X20调制解调器,支持最高达1.2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Qualcomm希望并且也将继续努力在LTE调制解调器市场保持技术领先,因为我们认为千兆级LTE将是未来的趋势。

  我们将上述诸多特性以及更多的其他特性都集成到了我们最新的骁龙835移动平台中。对于骁龙835移动平台,我们深感自豪。它是业界首款使用10纳米制程工艺的处理器,10纳米制程工艺确保了其强劲的性能和优秀的电池续航能力。在这次展会上,也可以看到一些使用骁龙835移动平台的产品,拥有非常先进的功能、强劲的处理能力、非常惊艳的图形能力能力、丰富的令人赞叹的多媒体体验,带来沉浸式看听互动终极体验。骁龙835移动平台不仅助力常见终端实现了新的功能,同时也支持其他领域终端的全新体验。

  目前,已经有很多搭载骁龙835移动平台的顶级手机产品,包括一加手机5、小米手机6、三星盖乐世S8、索尼Xperia XZ Premium、努比亚Z17、HTC U11等,我们与很多合作伙伴都一起推出了非常多出色的手机产品,为消费者带来创新的用户体验。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特性,例如轻薄的设计、出色的电池续航能力、惊艳的成像效果、移动VR等。我相信在未来,大家可以在市场上看到更多搭载骁龙835移动平台的智能终端。

  骁龙835移动平台绝不仅仅只用于智能手机。我们和微软开展合作,采用骁龙835的移动计算终端上将支持Windows 10。大家都知道PC行业在过去很多年里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移动技术厂商带来的一些压力,推动PC厂商也开始寻求创新和突破。如今,Windows 10和骁龙835移动平台的结合,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具备更好效能、更轻薄的产品将会面市,最重要的是这些终端能保持始终联网状态。我们将移动技术带到云端计算,保持始终开启的千兆级速率连接,以及非常出色的多媒体处理能力,让用户拥有出色的游戏体验。我们可以看到,用如此不可思议的方式将沉浸式体验和连接性合二为一将为用户带来完美体验,我们也相信两者的结合能够帮助Windows 10带来一个更加精彩的未来。

  在过去,计算功能主要由PC来实现,而现在的智能手机则取代了PC来实现这种功能。在未来,计算功能将属于VR,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佩戴的各种可以实现AR/VR甚至是MR功能的智能眼镜。现如今,VR功能不仅体现在手机端,独立的智能眼镜也开始实现这种功能,比如现在大家在幻灯片上看到的ODG R-8 AR/VR智能眼镜。这款智能眼镜是第一款搭载骁龙835移动VR平台的智能眼镜,作为一款轻量级产品,它所具有的强大的电池续航能力,卓越的图形处理性能,并且它不需线缆从而保证用户不会被束缚,带来令人不可思议的真正意义上的沉浸式AR/VR体验。

  此外,借助计算机视觉、图形处理、机器智能以及所搭载的诸多传感器,将所有这些数据进行融合,我们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六自由度”,即不需要任何一根线缆,也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设备进行定位,就可以满足使用者随意走动的使用需求,带来完全自主、真正自由移动的沉浸式体验。

  刚才为大家所举的例子是物联网技术的众多应用之一,它会和其他很多的终端进行连接。在庞大的物联网中,手机、电脑、智能眼镜及其他可穿戴设备都会实现互联。除此之外,物联网技术还扩展到了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和医疗健康领域,以及车联网、机器人和无人机等——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未来,一个万物互联的未来。

  而移动技术正是我们刚才讲的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之所以这么讲并不是指所有的终端和设备都要具备移动属性,而是把移动产业所创造和开发的一些功能为物联网发展所用:移动技术具有很大的市场规模,每年移动终端的出货量已超过10亿;此外,移动产品和技术有非常快的更新周期,以月而不是年为周期;我们做了很多研发,将诸多全新的功能汇聚在智能手机上,使智能手机具有更强的性能、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强的电池续航能力,现在,我们可以将智能手机的功能全部应用于物联网的其他领域,这样做有助于充分提升不同类型的终端性能,让它更具个性化和更强的联网性,并且通过与大数据平台的连接,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分析。所以我相信,目前我们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时代机遇,加强在中国生态系统方面的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物联网整体的发展。

  众所周知,实现物联网的连接技术有多种方式,而Qualcomm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可扩展LTE,真正高效得实现物联网连接。降低成本和技术复杂性可支持更多的物联网用例,此外我们也会针对不同市场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连接方案。例如,Cat-M1能支持高达1Mbps的连接速度,可应用于医疗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语音用例(VoLTE)。而NB-IoT(Cat-NB1)主要针对低功耗、低数据吞吐量设备,比如智能计量仪表,和城市基础设施等。由此可见,不同的领域会涌现出非常多的机会,而Qualcomm要做的就是在LTE的大框架之下,将自身的技术应用于合适的领域,支持更多的应用场景。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一直与中国电信保持密切合作,加速中国基于LTE技术的物联网发展。

  当然,5G是我们即将进入的新时代。作为一种全新的移动技术,5G不仅能为高宽带应用带来利好,还具备低时延的特点,这对于汽车行业、系统控制及其他工业应用来说都十分重要,因为在这些应用场景之下,一毫秒的误差就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5G囊括了诸多重要技术,而关键在于要实现5G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各种极端需求。5G不仅能实现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还能支持关键业务型服务(Mission-Critical Services),5G还是实现海量物联网(Massive IoT)的重要方式。

  Qualcomm曾针对不同行业和地区进行了5G经济研究,观察不同行业和地区在 5G广泛应用下会出现何种变化?生产力是否会提高?在5G影响下他们是否能开发出新的能力?而5G经济又能给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该研究数据表明,5G经济将在全球带来多达12万亿美元的新产品和服务,且将在全球创造超过2200万个工作岗位。我们期待看到5G为中国和全世界带来巨大影响,届时,5G将为我们带来全新体验并促进经济的增长,而这一切不仅发生在移动行业,5G将为世界所有行业创造巨大的机会和潜力。

  Qualcomm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技术的领先者,正如我们之前在3G和4G以及最新一代Wi-Fi技术上的领先性一样,我们现在正在引领全球5G之路。5G新空口的第一版标准预计将于今年问世,5G的早期部署预计也会在2019年实现。对此,我们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开展了大量早期的试验,我们之前已经宣布在多个不同国家将进行5G新空口的试验,未来试验的数量肯定还会增加。此外,在此次博览会的Qualcomm展台上,大家也可以看到Qualcomm所开发的5G新空口原型系统。并且,我们已经推出了全球首款5G调制解调器——骁龙X50调制解调器。因此,对在座的所有人来讲,我们都可以共同把握这个机会,Qualcomm也非常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在5G领域开展合作,与中国电信一起共同推动5G的发展。

  作为一个行业,以及其中的一员,我们相信面临目前这样一个时代是令人兴奋的。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推动整个移动行业及很多其他行业发展的重要国家之一。Qualcomm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多年,数年来Qualcomm一直深耕中国市场发展,我们也非常荣幸在这么多年中能够和中国电信以及其他整个中国移动产业生态系统,尤其是出席此次会议的一些企业开展合作。我们也希望能够在中国开展更多的合作,更加深层次的合作。近期,我们在中国有很多合作的项目正在进行。我们成立了专门致力于服务器芯片业务的合资企业,因为我们看到目前云非常重要,我们也希望能确保在云端和服务器端能够帮助有效降低成本,节省功耗。另外我们也和大唐等合作伙伴成立面向大众市场的智能手机芯片合资企业。此外,我们还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创新中心,主要致力于5G以及物联网技术的相关工作,如果各位有这方面的合作意向的话,也欢迎去我们的深圳创新中心。我们还和中科创达一起合作,成立物联网合资企业,要做的就是给那些在物联网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想法的企业,提供一些帮助,使这些好的想法能够变为现实。

  可以看出,Qualcomm非常紧密地抓住了这个行业里面的所有机会,这些机会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同时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与中国重要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十分的契合。物联网、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国家号召,和Qualcomm在过去30多年里面的所做的工作都是相呼应的。而且这不仅仅是和我们公司过去所做的相呼应,未来,Qualcomm将继续这样和在座的诸位的合作伙伴一起沿着这个道路不断合作和发展。

  我曾对我的同事和我的合作伙伴讲,移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是人类创造的最大的且最具有意义的平台,而今天参加峰会的所有人将利用这一平台,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携手实现。


                作者:Qualcomm执行董事长保罗·雅各布博士主题演讲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