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云计算开始逐渐落地到医疗行业。根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21.7%的二级以上医院部署了云计算应用,5.3%的医院正在部署, 8.6%的医院正在评估,23.4%的医院表示未来1-2年部署。对于三级医院,高达35.6%的三级医院已经部署了云计算,那么当云计算遇到医疗行业 会发生什么反应?给各企业带来怎么样的机遇?
利用云端升级就医体验
预约难、就医慢、缴费和取药排队长,一直是患者集中反馈的就医体验差的问题。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内首批上线云云医院的三甲医院。患者可以通过医院在支付宝服务窗和微信服务平台进行医保账户关联、预约就诊、在线诊疗、报告查询、住院预交、在线付费、医保记账等一系列平时要在医院排队才能办理的多项业务,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户”的就医体验。
另一家在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医院是浙江的邵逸夫医院,不仅在支付宝服务窗和微信服务平台提供了一些云医院的服务,还上线了掌上邵医APP,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以自由联盟、共享共赢的方式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同时对接第三方的物流配送、金融支付和医疗保险,实现各类资源的无缝连接和全面协同,全面推进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进而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移动化、人性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利用云计算提供数据计算服务
上海华山医院有很多计算需求,比如个性化给药、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很多优质的医院都会做临床药理实验,做病种分析、回顾,以往医生在单机上做计算,非常耗时,而医生自己购买机群,也不太现实。如果通过医院信息科去购买服务器,采购周期太长,购买后进行部署,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都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医院需要一个大平台,既可以统一管理,又能降低成本。医院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云计算对大量数据进行数学模型的演算、构建。
数学模型的演算可以替代真实的临床研究,直接带来经济价值,比如“一个新药早推出一天,可带来的经济价值可能是100万美元”;而对于单个的病人而言,这些数学关系可以精准推算每一个人需要多少给药剂。
数据的价值在于帮助医生创造或者研究新的诊疗方法和诊疗方式,轻资产医院要做数据服务,华山医院正通过云计算向更多科室输出数据服务。
利用混合云存储解决数据灾备
国家对医院数据的存放时间是硬性规定的,医院有义务无偿保留患者的数据,数据量越来越大,保存和管理就会成为一个问题。此外,随着大健康概念的兴起,医院对患者数据的保存时间会越来越长,直到建立每个人的生命库,记录一个人从出生到病逝的所有数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使用云服务,一是院内存储空间资源及机房空间资源有限;二是医院业务发展迅速,但相关项目建设规划和实施周期较长;三是医院为单机房,无法异地容灾和异地备份,如遇异常则无法保障数据;四是医院核心业务的连续性要求;五是医院信息部门的运维工程师较少,如北大人民医院仅有三个人的小组管理整个医院的基础设施的运维。
医院筛选出23个最重要的数据库服务器并将其备份到云端,再将13个应用系统、文件和影像的服务器共17TB文件备份至云端。目前,在云端的数据量已将近100TB。对于异地容灾,该院在云端和本地数据库实时同步了HRP和EBS(财务系统)的灾备数据库。
某三甲医院非结构化数据上云并容灾的拓扑图
另外,针对超声、放射、核医学等对存储开销非常大的科室,实现云存储。比如,将超声系统的历史影像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都存在云端,日常在线使用时还是应用本地存储,而核心的医学系统,全部的影像数据都在云端存储和调用。目前从医疗用户的需求看,这个市场也非常的大,因为影像资料正在变得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空间和弹性可拓展的IT架构进行解决。为此,需要云计算资源的接入。
云计算从一开始的各家观望、厂商借力宣传,再到如今深入到各个行业,并切实的在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大概也就几年的时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似乎也在遵循着这条路,去完成他们各自的使命。技术变革带来的是高更效率的社会运转和更好的生活体验,变的是技术,5年一变,不变的是人,毕竟从毕业到退休有至少40年的时间。适应技术的变革,革新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融入到这场变革中,体验属于你的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