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于无声处听惊雷
时至今日,“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中国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世界制造工厂”,因为数量;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越来愈多的“中国品牌”被全球用户所认可,因为质量。
十数年间,中国制造业走完了其初始的爆发式增长周期,进入了追求产品品质的转型攻坚期;十数年来,“检测认证”始终是那一条连接着中国企业与全球市场的纽带,正如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商用及工业产品服务部副总裁夏波所言:我们一直是成功企业背后默默鼓掌的人。
浪潮褪去,留下的都是质量为先的企业
1999年,正值中国外贸行业的起步阶段,而在这年,“检测认证”还非常的“小众”,许多企业甚至不知道“认证”是何物,而德国莱茵TUV则是当时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检测认证企业。
随后,中国的制造行业的出口需求强劲,外贸单接踵而来,对于德国莱茵TUV而言,检测和认证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当时的企业产品出口问题,更多的是对企业进行辅导,与企业一起研究标准,探讨、解决问题。当时的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充满活力、反应速度快,对检测认证公司的依赖性也高。对于德国莱茵TUV来说,他们更愿意和那些看重产品质量的企业合作,他们会完全按照认证的要求来出口产品,用产品的质量去打动买家。
在国内,有很多企业愿意通过验证来发现自己产品的问题,比如浙江某生产小型低压开关的企业,该企业总经理认为:花钱做认证,就是要发现自己产品的问题,从而改进该产品。该企业从家庭作坊的规模做起,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而成为外贸圈子里的知名企业。
该企业只是中国制造千万企业的一个缩影,他们从一个家庭作坊慢慢成长为几亿、十几亿规模的企业,获得海外买家的认可,这个过程真实反映了这些年来中国制造的进步。“比如做开关的企业,竞争对手就是国际大品牌,像ABB、西门子等等。市场一定会用一样的质量标准来做评判,绝不会因为你是中国企业就可以降低标准。”正如夏波所言,当浪潮褪去之后,留下来的往往是质量过硬的企业,毕竟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大家”都是以质量为立身之本。
转型攻坚,企业需要全球化平台
“现阶段,行业越来越强调国际化网络,企业也更需要全球化的平台。一方面,我们会及时将海外尤其是新兴市场的信息分享给客户,从技术上、市场策略上给企业提建议。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跨线业务之间的合作。”在夏波看来,检测认证说到底还是如何打破贸易壁垒的问题,如果通过一个接口一个平台,就能够达到企业所需要的不同领域的所有证书和市场准入,不仅节省企业成本,更节省企业时间,而时间则是企业拓展市场的关键。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商用及工业产品服务部的业务额在行业增长爆发期之后仍然能够保持每年6%到8%的增长率,夏波介绍说:“早几年这个数字会更可观,尤其是在电气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动工具这几个业务版块,我们一直是市场领先者。我们能够比企业更快地、更多维地感知市场动态。” 以太阳能领域为例,我们的服务贯穿产业全链条,同时为上游的电站和组件逆变器,下游的线缆、开关等产品提供整体的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比如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的德力西电器。
德力西电器是国内电器行业的知名品牌,过去一直专注于国内市场,2010年以后开始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德国莱茵TUV利用自己的国际化网络,对德力西电器的这个需求提供了本地化的支持。据悉,当德力西电器的销售人员反馈“巴西市场和智利市场因为产品没有证书无法顺利销售”的时候,TUV莱茵立刻联系了当地的分公司,拿到了相关认证规则,然后结合客户当时的条件,拟定了适当的检测认证方案。最终,TUV莱茵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德力西电器顺利进入当地市场。目前,德力西电器在南美区域的销售额连续几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
无论是什么行业,企业都要与时间赛跑,哪怕只是领先竞争对手一点点,也可以占领先机,这对身处转型期的中国制造业而言,尤为重要。
检测认证,成功企业背后默默鼓掌的人
然而,伴随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第三方检测的角色也面临调整。 “我们不再是过往的‘引导者’,而是企业的‘同行者’。下一阶段,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企业需要共同应对变化。”谈及检测认证人的职业发展,夏波坦言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有同理心,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聚焦客户的关注点,解决客户的痛点;还需要保有对市场的敏锐度,才能做到应时而变,顺势而为。”
中国制造的转型攻坚之路并非坦途,始终与中国制造并肩前行的检测认证行业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红海”考验。即便如此,夏波依然相信“检测认证是人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人才是第一位要素,以“流水线”的方式将之产业化并不是第一选择。
通过检测认证,帮助企业改进技术,帮助企业修正设计,帮助企业提升品质……这既是检测认证人的工作,更是检测认证人自我价值的体现。
受访人:夏波
职务: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商用及工业产品服务部副总裁
企业:德国莱茵T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