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新能源是世界能源的出路,而新能源汽车则成为解放世界能源的切入点。在众多的报道中,传统汽车所使用的汽油已经成为世界污染源头之一,仿佛没有这类车辆,世界环境会提升一个等级。
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重点,在数年前,电动公交车已经成为公交道路上的一道风景线,而随后的私家车也逐渐开始了新能源道路,从国内的比亚迪,到国外的特斯拉,电能汽车已经成为风口上的猪。
在国内,比亚迪等新能源车辆受到国家的大力推荐,从买车给补贴到优先上牌,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在市场方面,由于国家的补贴政策,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明显增加。而在增加的背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弊端也逐渐凸显,充电时间、充电地点、能耗、有效行驶距离等问题,已经开始困扰大量车主。
回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上,2015年的产销量情况表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对新能源汽车如此大张旗鼓地扶持发展。对应于工业4.0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就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同的技术路线,不同的推广模式,不同的商业风格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上出现却没有带来新能源市场化的出现。
究其背后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政策带来的限制,地方政府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大部分针对当地的汽车企业产品。地方政府推广政策的不同带来外地新能源汽车无法享受上牌补贴甚至销售,于是大部分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只在本地进行销售运营,没有带来全国范围内的流通。这显然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
2、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跟上。大部分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不用摇号、不用限行,根据新华信公司的调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念虽然日趋成熟,靠抽象的环保观念来打动消费者是不起作用的。其实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成本也有关系,尽管有国家的补贴,但综合下来并不比传统汽车实惠,并且续航能力不突出。
3、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并没有跟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速度,充电桩、充电站的数量不足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
在国家不断推出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情形下,不希望进入到这个产业链上的企业以追求短期利益的态度对待。错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这一波革命,在汽车工业上实现对国外技术逆转的难度将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