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15年贵州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已达到1000亿元,根据贵州省的规划,到2020年,贵州大数据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相关产业产值4500亿元。根据规划,未来贵阳将成为全球的数据交易中心,全国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发展的“中国数谷”。
当前,国家11个部委、10多个行业、20多个企业集团的数据中心已落户到贵州,三大电信运营商、贵安数据中心、贵州省互联网交互中心先后建成运营。
与此同时,贵州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机遇,推进大数据优势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开展互联网金融顶层设计,加快打造西部科技金融创新城市和互联网金融创新城市。
以此为基础,贵阳确定以“前店后厂”模式发展互联网金融,“前店”位于贵州金融城,重点集聚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上的管理、研发、展示、结算等企业。“后厂”设立在清镇市和贵安新区,重点集聚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上的机具生产、数据清洗、服务外包等企业。
目前,已有100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前店”,涵盖P2P业务、众筹、大数据征信、移动支付等业态。
贵州的差异化发展之道正在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在当前不缺机会缺少发现机会的双眼的时代,贵州结合自身的优势发掘朝阳产业中的亮点,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出发点,发展大数据产业,以大数据金融、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为切入点,抢抓发展机遇,统筹规划,设计和引进各类金融业态,中国西部地区科技金融创新之都正在变得清晰起来。
正在崛起的中国金融第四城
把握住大数据产业机会的贵州,充分发挥服务区域经济的引擎作用,中国金融第四城概念在贵州拔地而起,更为人所关注的是,在这一概念背后是一系列创新经济、创新产业的涌现。
贵州金融城是基于国发[2012]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贵州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等政策,实施“引金入黔”战略的核心工程,致力于打造成为西部第一个大规模整体定向开发的金融产业功能区。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提升项目档次,省市联手打造贵州金融城,为全省产业发展搭建平台、积蓄能量。”
作为推动全省金融业提速发展和贵阳市打造“西部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切实载体,贵州金融城未来将隐藏着一个数千亿元的大市场。
按照规划,到2020年,贵阳大数据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届时,贵阳将成为全球的数据交易中心,全国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发展的“中国数谷”。倘若放眼贵州,暗藏的或许就是一个拥有万亿级别的交易市场。当前,阿里巴巴、富士康、华为、京东、腾讯、百度、浪潮、高通、惠普、微软、货车帮、BBD、易鲸捷等一大批大数据领军企业已成功落户贵州。
另一方面,贵州金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成为数博会、生态文明论坛、酒博会等国际性会议聚集之所,年过100场展会,超500万人流。到2020年,贵州会展业综合经济效益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目前,贵州金融城已吸引全球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全国众筹金融交易所等在内的金融、类金融及金融服务性企业150余家签约入驻。
为进一步打造包含上下游的完整的金融产业链,贵阳市观山湖区区长唐矛在北京推介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未来观山湖区将进一步丰富总部经济业态,重点引入企业总部或区域企业总部,并带动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评估机构、服务咨询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入驻。
唐矛表示,将积极引入证券、信托、保险、再保险、外汇、资产管理、期货期权以及相关的辅助性金融服务企业,建立资金融通平台,打造“金融支持实体,实体反哺金融”的产业闭环。未来将参考“新三板”和“北交所”模式,设立金融要素平台,积极争取试创各类资产、股权交易平台或中心,增加交易活跃度及平台权威性。
在全力打造大数据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的同时,贵州前瞻性地考虑了新金融发展的安全性问题。
贵阳市金融办副主任简毅指出,未来将从两方面打造大数据金融风控平台,一方面是要运用大数据建立担保、小贷的监管、服务等体系,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反映中小企业的全貌,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另一方面对新金融、类金融在设立、审批、变更监管方面,用大数据的手段展示企业全貌,给企业进行画像,然后在这个平台上留痕,从而把金融风险控制住。
简毅表示,贵阳的大数据金融主要是以交易所为平台,以信用体系为基础,在制度制定、人才引进等方面共同努力,才打造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金融生态体系。
建立在大数据产业基础之上的贵州新金融,随着潜在价值被不断发掘,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新金融公司往贵州跑。贵州金融城——这个中国金融第四城的核心载体,正吸引更多的凤凰栖息在这棵梧桐树上。